•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歌网

    在景色与自我之间 荣光启 《诗歌周刊》第2期的12首作品中,《乌珠穆沁的马》、《吹大号的人》二首和《博格达峰》、《寂静邮局》、《阳关诀》三首,有一个共同的抒情机制:借着对景色的表述,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生命的思索与想像(“从天边风雪里奔来的马,为自由/奥迪而生的精灵,这时似乎又看到/命运召唤,我看见它默默回望/踏踏而去,消逝在皑皑人间”、“他为什么会吹这样的一支乐曲,在这儿/在这个国家的农地上,谁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自我形象的怨愤与构建(“我伸开...

    作者:ian    日期:2023.12.04    分类:诗歌 4
  • 诗歌周刊(第18期)

    诗歌周刊(第18期)

    变型记 傅元峰 意象是属于作家的特殊能力。在意象中,事物的界限濒临消失,变型开始了。思虎眼中的大湖从传说开始(思虎《大湖变型记》),从言语的习惯或传统中走出,渐渐来到个体的体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做出了好多判别。这种判定携带着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在个体的位置上,迫近独一性的判定,传达出存在的气息。大湖在其中与抒情者合而为一。 作家的独一性体会使世界回归于一元性,并重新开始定植。当思虎的大湖,或则大湖的思虎被混为一谈,最后形弄成文字的时侯,一个指向性的世界呈现下来。诗不应描述...

    作者:ian    日期:2023.12.04    分类:诗歌 2
  • 诗歌周刊(第18期)

    诗歌周刊(第18期)

    变型记 傅元峰 意象是属于作家的特殊能力。在意象中,事物的界限濒临消失,变型开始了。思虎眼中的大湖从传说开始(思虎《大湖变型记》),从言语的习惯或传统中走出,渐渐来到个体的体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做出了好多判别。这种判定携带着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在个体的位置上,迫近独一性的判定,传达出存在的气息。大湖在其中与抒情者合而为一。 作家的独一性体会使世界回归于一元性,并重新开始定植。当思虎的大湖,或则大湖的思虎被混为一谈,最后形弄成文字的时侯,一个指向性的世界呈现下来。诗不应描述...

    作者:ian    日期:2023.12.03    分类:诗歌 2
  • 诗歌周刊(第18期)

    诗歌周刊(第18期)

    变型记 傅元峰 意象是属于作家的特殊能力。在意象中,事物的界限濒临消失,变型开始了。思虎眼中的大湖从传说开始(思虎《大湖变型记》),从言语的习惯或传统中走出,渐渐来到个体的体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做出了好多判别。这种判定携带着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在个体的位置上,迫近独一性的判定,传达出存在的气息。大湖在其中与抒情者合而为一。 作家的独一性体会使世界回归于一元性,并重新开始定植。当思虎的大湖,或则大湖的思虎被混为一谈,最后形弄成文字的时侯,一个指向性的世界呈现下来。诗不应描述...

    作者:ian    日期:2023.12.03    分类:诗歌 5
  • 诗歌周刊(第18期)

    诗歌周刊(第18期)

    变型记 傅元峰 意象是属于作家的特殊能力。在意象中,事物的界限濒临消失,变型开始了。思虎眼中的大湖从传说开始(思虎《大湖变型记》),从言语的习惯或传统中走出,渐渐来到个体的体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做出了好多判别。这种判定携带着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在个体的位置上,迫近独一性的判定,传达出存在的气息。大湖在其中与抒情者合而为一。 作家的独一性体会使世界回归于一元性,并重新开始定植。当思虎的大湖,或则大湖的思虎被混为一谈,最后形弄成文字的时侯,一个指向性的世界呈现下来。诗不应描述...

    作者:ian    日期:2023.12.01    分类:诗歌 7
  •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歌网

    在景色与自我之间 荣光启 《诗歌周刊》第2期的12首作品中,《乌珠穆沁的马》、《吹大号的人》二首和《博格达峰》、《寂静邮局》、《阳关诀》三首,有一个共同的抒情机制:借着对景色的表述,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生命的思索与想像(“从天边风雪里奔来的马,为自由/奥迪而生的精灵,这时似乎又看到/命运召唤,我看见它默默回望/踏踏而去,消逝在皑皑人间”、“他为什么会吹这样的一支乐曲,在这儿/在这个国家的农地上,谁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自我形象的怨愤与构建(“我伸开...

    作者:ian    日期:2023.12.01    分类:诗歌 6
  •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歌网

    在景色与自我之间 荣光启 《诗歌周刊》第2期的12首作品中,《乌珠穆沁的马》、《吹大号的人》二首和《博格达峰》、《寂静邮局》、《阳关诀》三首,有一个共同的抒情机制:借着对景色的表述,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生命的思索与想像(“从天边风雪里奔来的马,为自由/奥迪而生的精灵,这时似乎又看到/命运召唤,我看见它默默回望/踏踏而去,消逝在皑皑人间”、“他为什么会吹这样的一支乐曲,在这儿/在这个国家的农地上,谁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自我形象的怨愤与构建(“我伸开...

    作者:ian    日期:2023.12.01    分类:诗歌 2
  •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歌网

    在景色与自我之间 荣光启 《诗歌周刊》第2期的12首作品中,《乌珠穆沁的马》、《吹大号的人》二首和《博格达峰》、《寂静邮局》、《阳关诀》三首,有一个共同的抒情机制:借着对景色的表述,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生命的思索与想像(“从天边风雪里奔来的马,为自由/奥迪而生的精灵,这时似乎又看到/命运召唤,我看见它默默回望/踏踏而去,消逝在皑皑人间”、“他为什么会吹这样的一支乐曲,在这儿/在这个国家的农地上,谁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自我形象的怨愤与构建(“我伸开...

    作者:ian    日期:2023.11.30    分类:诗歌 10
  •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歌网

    在景色与自我之间 荣光启 《诗歌周刊》第2期的12首作品中,《乌珠穆沁的马》、《吹大号的人》二首和《博格达峰》、《寂静邮局》、《阳关诀》三首,有一个共同的抒情机制:借着对景色的表述,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生命的思索与想像(“从天边风雪里奔来的马,为自由/奥迪而生的精灵,这时似乎又看到/命运召唤,我看见它默默回望/踏踏而去,消逝在皑皑人间”、“他为什么会吹这样的一支乐曲,在这儿/在这个国家的农地上,谁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自我形象的怨愤与构建(“我伸开...

    作者:ian    日期:2023.11.30    分类:诗歌 5
  •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歌网

    在景色与自我之间 荣光启 《诗歌周刊》第2期的12首作品中,《乌珠穆沁的马》、《吹大号的人》二首和《博格达峰》、《寂静邮局》、《阳关诀》三首,有一个共同的抒情机制:借着对景色的表述,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生命的思索与想像(“从天边风雪里奔来的马,为自由/奥迪而生的精灵,这时似乎又看到/命运召唤,我看见它默默回望/踏踏而去,消逝在皑皑人间”、“他为什么会吹这样的一支乐曲,在这儿/在这个国家的农地上,谁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或是言说抒情主人公对自我形象的怨愤与构建(“我伸开...

    作者:ian    日期:2023.11.30    分类:诗歌 5
1 2 3 4 5 6 7 8 9 10 ››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论柳永词作的叙事性,柳永的《蝶恋花》中用来叙事的句子

    论柳永词作的叙事性,柳永的《蝶恋花》中用来叙事的句子
    柳永的《蝶恋花》中用来叙事的段落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护栏上,微风吹拂一缕缕一细细,望不尽的秋日离愁,沮丧烦恼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日落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打算把放纵不羁的心态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认为颇有意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