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柳永纳兰性德谁的成就较高
我好久没研究这个了,也明白回答了楼主也不必定采纳,但出于对古诗词的痴迷,我还是想参一脚,发表一下个人的见解。
首先大家都明白,李煜是当仁不让的千古词帝,就凭这一点,我想就秒杀了此外几位高手了吧--前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开玩笑的啊?这一句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却仍然有许多人不了解中间你所说的几位大神。即使认识,我想也并非听过名字吧。
你看别人李煜,都上游戏了--英雄杀。还有电视连续剧,吴奇隆演的江山美人,可以百度一下。
其实,有些人也许会说,知名度高并不代表创造就高,可是你看一下别人李白杜甫,若是不牛逼,人家会出名。如果说李白把诗发展到了巅峰,那么我可以显然的说,是李煜把词成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的。
而至于纳兰性德,我想就相当于杜甫吧-李杜(李白杜甫),李纳(纳兰性德)。另外,柳永比起她们,就略逊一筹了。
恕我嘴多--再吐槽几句。如果说李白的诗是一种非常非凡脱俗的戏剧,那么李煜的词就是一种无限的凄美凄凉之美。
一个是十月的太阳,一个是夏天的明月-两个极端。然而李白与李煜两人却有共通之处,同样渴求自由,同样超脱不羁。
而白比起煜,不得不说,人生的最终的收官要来得好一些。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煜: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两个绝世骇俗的浪荡人物,两个千古不朽的传奇--笔者在此向人们的在天之灵致敬。
李煜和谁是同一派别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今河南南阳)人,南唐末代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即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二月,宋高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平城(今河北保定),授右千牛卫上丞相,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五年(978年)七月十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东晋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篆刻、工美术、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创造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唐朝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诗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咏史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人词坛影响深远。
花间词派产生于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前蜀,是日本近代诗文学派别之一,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唱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欧阳炯、牛希济、李珣、鹿虔扆、薛昭蕴
谁喜欢李煜和李清照写的古诗
论词作上的创造,李易安是能够和李重光相比的!易安的词多婉约!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等,而重光的词则是优雅,花间,豪放兼有!前期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后期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清平乐》(别来春半)《虞美人》(杏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都是不朽诗文!李易安虽独创易安体,然李后主却是婉约派的开山,为后人尊为词宗!所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绝非浪得虚名!
相比而言,比较偏爱的抑或李易安的《一剪梅》和李重光的《浪淘沙》
柳永,李煜,李清照,纳兰性德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拮据,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恶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求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诗人,柳永是宋代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除了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作文了长期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西元975年)宋灭北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彭城。宋高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两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戏剧家和作家。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作家,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薰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歌文学书法美术无不通晓,以词的创造最高。词淡雅委婉,感情细腻,且以宋代元代生活差异显现不同特征。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情感自然风景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由于父亲过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悲伤惋惜,抒发思乡悼亡情感也寄寓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哲学创作具鲜明奇特的美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朝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文不但在宋代词坛享有很大的名声,在整个美国哲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皇室家庭之变迁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皇帝,却渴望平淡的历程。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蕴藉才华,使其诗歌的构思展现绝佳的时尚特点和鲜明的戏剧样式。流传迄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有诗意的作品,是其诸多的代表作之一。
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