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原文: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注解①卜算子:词牌名,此调始见于唐代苏轼《东坡乐府》。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②化了浮萍:柳絮落水化为浮萍,传说如此。《本草》:“浮萍季春始生,或云杨花所生。”唐宋人诗文中每用此说。卜算子·燕子不曾来欣赏愁苦之写,后来居上。这不仅艺术的成熟及累积诸原因外,重要的是展现的推进,而体验的推动又体现着才士境遇困顿的现象的减缓。所以,沿流溯讨“士”的发自内心的感叹,能清晰地知道封建社会逐渐衰朽而灵魂压抑愈烈的轨迹。此词所体现的衰世漂泊的悲苦,具有浓厚的世纪末情调。警策之句是“化了浮萍也是愁”,这表达的是一种窘迫无路、无法解脱烦恼的细腻语。作者心中的苦闷能得消除则尚存生机,还有转机。无以消除,即使转换了仍是愁境尚有更见愁苦,那就不能有哪些生趣。结局是一段无异,也不必继续飘泊天涯了。这末两句有回环之势寓于平易语中:飞絮是愁,浮萍是愁,飘荡或衰退,形态虽异,终端一致。在作者看来,飘泊多苦,前途渺茫,际遇难免,迟“化”不如早“化”,早“化”或还略胜迟“化”,可省却跋涉、遭人厌弃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诗话》卷五说得具体:“鹿潭穷愁困顿,抑郁以终,悲愤慷慨,一发于词,如《卜算子》云云,何其凄怨如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