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题文姬图 纳兰性德

ian 2023-08-14 阅读:32 评论:0
水龙吟·题文姬图原文: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落泪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

水龙吟·题文姬图原文: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落泪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水龙吟·题文姬图翻译及译文

翻译

要明白名士和美女一般都是容易落泪生愁。柯亭笛响已绝,精通音律之才已矣,文姬因战火被虏往胡地。万里迢迢的他乡,她生不能生,死不得死,此身确实辛苦。她用卷叶演奏出鸣鸣的琴声,将一生所有的愁怨,从头谱曲。

她本应作为汉家的贵妇,而今却做了胡人的妻室。塞北严寒,在凄厉的笳管声中,她思恋的眼泪如大雨般应声而落。重新展开《文姬图》细看,千载悠悠,她美丽的容貌依然,只是孑然一身。怪老天尽把人间的厚福,都给了这些庸庸碌碌之人。

注释

①文姬:汉蔡文姬,名蔡淡,字文姬,生卒年不详。陈留圉(今河北省祀县南)人。为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能文,有才名,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献帝兴平(194—195)中,天下乱,为乱军所虏,流落南蒙古十二年,生三子。后曹操以金璧赎还,改嫁董祀。有《悲愤诗》二首传世。

②“须知”二句:谓要知名士与美人是多情而脆弱的,他们最易生愁动感。倾城,代指美女。

③柯亭:即柯亭笛。相传蔡邕(蔡文姬之父)用柯亭(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宁波市西北,此地出产良竹)之竹子笛。晋伏滔《长笛斌》:“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仰而盯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以至于今。”

④四弦,指蔡文姬所演奏之古琴。琵琶为四根弦,故云。

⑤瑶台伴侣:谓蔡文姬本可以作为汉家的贵妇人,或是宫中的皇帝。瑶台,美玉砌筑之楼台,代指华丽之楼阁,或神仙所居之处,此处借指汉家天子。

⑥觱(bì)篥(lì):古代簧管乐器名。又称“茄管”、“管头”。出自中亚龟兹,后传入国内。唐刘商《胡茄十八拍》第七拍:“龟兹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⑦尺幅重披:谓用图画重新展现了文姬赴漠北的情景。尺幅,以小幅的绢或纸作画。披,披露、陈述。宋曾巩《祭晁少卿文》:“会合乖阔,则有书问,开纸披辞,犹若际遇。”此处引申为“摹画出”之意。

⑧依然无主: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胡虏。”

⑨騃(ái):痴,愚。

水龙吟·题文姬图赏析

这阕《水龙吟》是容若乐曲中的作品。整篇以蔡文姬生平事打底,夹叙夹议。转折起伏间行云流水,笔力不坠,情感细腻,感慨更是惊心。此词又有两种解析:有词家觉得是容若在借文姬事咏吴兆骞事。"名士倾城",名士即指汉槎。"非生非死"句则用吴梅村送汉槎的诗"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毡裘夫妇"是叹吴妻葛氏随戎宁古塔。由此结论此词只是于汉槎自塞外还不久。

苏雪林则觉得这仍是容若在借古事咏自身情感的不幸,"恶风吹去。万里他乡",似是在叹恋人入宫,两人之间如远隔重山。而词意也有在感叹与情人之间事多艰辛流离,像文姬一样身不由己。

两种表述可结合上去看,人的模式和情绪是共通融合的,也许他的确是在借文姬图咏吴汉槎的遭到,然而由此牵引了心态联想到自身事,笔下有所体现亦是合情合理。

容若用极洗练的话道尽了文姬一生曲折。一路读出来,文姬的身世和容若的感叹相互融合,词脉清晰,情感饱满。首先是蔡邕之死。东汉末,大都督何进被宰相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南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占领,刻意拉拢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反而还封他为广平侯。董卓在朝中倒行逆施,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咸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终免不了一死。:在相传蔡邕曾称赞今扬州西北柯亭的良竹。"此地之木制笛,奇声响绝。"柯亭响绝,是说蔡邕已死。。

董卓死后,军阀内战的局势已经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文姬与许多逃难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正是所谓的恶风吹去。

"万里他乡,非生非死。"容若也算文姬知音了。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匈奴国王,王昭君下嫁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远适异域,依然要形成出无限的悲惨,何况被俘虏的蔡文姬!她从一个豪门闺秀,沦落到受到番兵蹂躏和鞭挞的落魄女,一步一步迈向渺茫不可知的今后,心境的落差是可想而知的。这年她二十三岁,初嫁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为乱军所掳,流落秦国十二年。后人怜她际遇,绘文姬图,仿佛窥见她在匈奴时苦况,也只是是隔靴挠痒。这十二年,虽然她嫁给了蒙古的左贤王,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女儿,婚姻不算困苦,并且以她的聪明也迅速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甚至学会了演奏民族器乐"胡笳"想来文化的沟通上也不艰涩,但是文姬自幼受汉文化洗礼长大,自有坚持。何况古时交通交流一概闭塞,一个女孩流落域外一直是此身良苦。若非真心难以释怀,文姬也不会选择抛下两个哥哥回到中原。

文姬自幼精通音律,某夜蔡邕弹琴,弦绝。文姬侧耳听之:"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又答曰:"第四弦"。并不差谬。光阴闪烁。很多事在少年时不认为如何,人越大,少时之事越翻覆如尘,如花刺细微刺心。此时,黄昏的大漠,戈壁滩上落日如血,就是有高山流水的雅才又如何呢,面对着黄沙白草,用卷叶吹起的曲子叫"平生恨"。

名士倾城,一般易到悲伤处,是冷漠语,又是疏远失意之言。孑然抛却了自鸣得意。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更是深切。人复杂,世情更如藤蔓纠结不清,不会根据设想的方向行进,沁入血骨的是绝色聪明人才能生出的悲哀和感叹。

水龙吟·题文姬图创作背景《水龙吟·题文姬图》作于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时纳兰性德二十三岁。性德《水龙吟·题文姬图》,借图发挥以咏吴兆骞事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