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早行》
宋代: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蝶恋花·早行》翻译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鸣叫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响声传进房间。这声响使妻子的神情更加沮丧,一双美丽鲜艳的双眼流下泪水,她一天来眼泪仍然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院子,任霜风吹着她的长发。离别的俩人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心碎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天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蝶恋花·早行》注解
月皎(jiǎo)惊乌栖(qī)不定,更漏将残,辘(lù)轳(lú)牵金井。唤起两眸(móu)清炯(jiǒng)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辘轳: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响声。眸:眼珠。炯炯:明亮貌。
执手霜风吹鬓(bìn)影。去意徊(huái)徨(huáng),别语愁难听。楼上阑(lán)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阑干:横斜貌。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蝶恋花·早行》赏析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夏季晨风中离家时这种难舍难分的情境。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极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展现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起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夜晚,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触觉与视觉两方的体会概括起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旁边传来辘轳的晃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晚上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伤感。“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引起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进的必定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现在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妻子“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这种离情的真切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心情激动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伤痛洗过,“唤起”之后,仍具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那位女孩的美好,烘托出伤别的氛围。“冷”字还暗出那位女孩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头湿透,连“红绵”都觉得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惜别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两人的手互相紧握。古诗文里“执手”,多和离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切的印象:鬓发在夏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过来,相互倾诉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看,而是令人心寒,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孤独。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场景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音。正是这一连串的场景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穿插。词中还非常注意撷取某些带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描绘,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非常着意于这些名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营造出独特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气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清朝末期著名的诗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河南扬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构思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词人、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当时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