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是送别之作。“御带”,又为“带御器械”,是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可见这不是通常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大概的离情别绪。“问何事”,语气也变得非常重。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极其自在、轻快。“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些境况还很满足。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觉得优雅的假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提问了,经过前面一番周旋,显得有很重的情感份量。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失望之举。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
“从谁吐”,用问句表达起来,其中带有悲哀、落寞、怨恨、孤独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过垂虹、亭下系归舟,鲈堪煮。”垂虹亭位于苏州长桥头,这里是明清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海往西自然经过此处。这里也有一处著名的古迹:晋代吴江人张翰在南京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的白鱼脍,于是愤激叹道:“人生贵在适志,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哉!”便退隐回乡。后人在此处建有鲈乡亭。“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此处很适合: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退隐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内心的多少不得已!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变得愈发珍重、深厚了。“留君住”须“拚一醉”,这种心态表现出了如此执拗、灼热的情感,“歌一曲”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怅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迹似的。顺承上句,这种含义是显著的。
或许也有别的含义。李珙大概是山东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路途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在送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河北)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如果是这种,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有双层含义:一为问询,一为慨叹,即罢官期间很可能“无所于归”,天地之大,难道没有你容身之处?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这与以下的心情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毅然退隐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痛。“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一笑”,是被悖谬所嘲笑的笑。读到此处,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谬,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由衷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同情。这些心情的表达是有层次的加强,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心态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从全词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描绘李珙的遭受,寄予了个人的身世感伤,所以这首词亦是其人。在当年的环境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