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仍然是离别、思念之作。寂寞是爱的一种声音,孤独是爱的此外一种声音。而心,则是爱的道路。爱情是盏灯,思念是其中的灯油。当有两天,一个人站在往事的回廊中观望的之后,纵有如火的红豆,也点不亮那断了纹路的情伤。情已断,爱已走,心已碎,手已凉。这样的现实,不知不觉地站在一个女孩的心里。
于自己心里想念的尽头,发现,心被那远去的人牵得很紧,很疼。世界如此大,但幸运的是,那人家的名字,仍然还在心里,牵挂着,等待着,等待他的归期。只是不清楚,是不是能够穿过茫茫的红尘,找到那把可以开启距离的钥匙。
真的犹如徐再思所说的这样: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这首词,仍然是一个女孩的伤情。
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赏析》中那样评价此词:“至于写艳情者,如其……《破阵子》之‘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若以这种句法与柳永《定风流》之‘彩线慵拈伴伊坐’,《菊花新》之‘欲掩香帏论缱绻’诸作相较,则大晏正所谓‘虽作艳语,终有品格’,因为大晏所带给人的也是一份深挚的情意,而此一份情意其实或者乃因父母之情而发,然而却并不为父母之情所限,较之一些言外无物的浅露淫亵之作,自然有高下、雅鄙的分别。”
有权威的解读认为,这是一首夏日席间赠妓之作。全篇代歌妓述事小说,先写这位歌女对“时节”的体会,次写她在筵席上与恋人“小会”的欢欣及她的即兴演奏,最后写她与恋人依依难舍的种种情状。
这种的解读仍然没有哪些问题,但是我总是认为太过真心了一些。晏殊自己没有明说这是代歌女而作或赠妓之作,我们即使断成代歌女而作或赠妓之作,也不是不可,只是在我看来,有点喧宾夺主的嫌疑。所以,我坚持认为,这就是一首送别、思念之作。和一个女子有关。除此此外,不做其它的判断。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此处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这两句来看,当是秋末至秋初的这段时节。
这句,其实存在着一个人物特写。一个女孩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的姿态写满了离别。虽然晏殊从句子上没有提到这个女孩,但从“燕子”、“高楼”这两句,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出一个女孩婀娜多姿的舞姿。真正的高手,就高在“以物衬人”或“以物写人”的境界上。
诗词从来都是一种省略文体,不可能说得更加清楚。所以,这就必须我们有想像力,甚至是合理的、大胆的想象。
“燕子欲归”,这似乎是女孩内心的心愿和最真最深的疼。你看那燕子,都双飞在她的眼前,可是,他却独自留下她,忍受这艰难的孤寂的痛苦,甚至是忧郁的思念的掏挖。
燕子欲归,人未归。我想,这才是晏殊最想写下来的结果。不过,却留着,让观众自己去想象。明白无误的是,词中女孩的心里和牵挂已经寄回来,而且,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收留的地方,一直在路上跋涉。
只是,他一直在她的心中燃烧着。他拿走了她的梦、她的眼泪和她的思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