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它同类主题的作品非常,在技法上自有传统。作者在词中采用层层开剥的技巧,把人物面对的情感冲突逐渐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现了一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悲哀。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但物仍故物,香犹故香,而逝去之人的情感,却经不起空间与时间考验,逐渐淡薄,今不如初了。上片歇拍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和延伸,举出人不如物、今不如初的事实,那就是行人夏天初去时也有几行书信寄来,到了夜晚,书信越来越稀少了。上片四句,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怀同情。词的下片转而叙述女主人公夜间的羁旅,抒写其境遇的悲凉、相思的悲哀。
过片两句,写词中人的感情体验,赋予客观的物象——衾与枕以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主观感情,将女主人公的心底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这里写衾与枕而着眼于凤与鸳,还有其象征含义,是词中人因见衾、枕上绣的凤凰、鸳鸯而想到情侣的分离,以凤凰失侣、鸳鸯成单,来暗示自己的境况终于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愁肠”一句,是其人在愁肠百结之际希冀在酒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这是她或许找到的惟一消愁的方法。但此处只说“待酒舒”,未必真入醉乡,而酒也或许真能舒愁。联系下两句看,其愁肠不仅未舒,更可能徒然加重相思之情和凄美愁恨。
下片前三句写衾冷枕孤,遣愁无计,应是入夜后、就寝前的感慨。结拍两句,写一觉睡醒时的苦闷和落寞。既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而又往事难忘,后会难期,那就唯有在入睡之际,寄希望于梦中与相思之人回味旧情了。尽管梦境幻而非真,虚而非实,梦回后甚至会倍感惘然若失。但梦里倘能重逢,总也聊胜于无。可是,最可怕的是,夜来空有相思,竟难成梦,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安慰也得不到,就更令人无法为怀了。这结拍两句是翻进一层、层层逼进的写法。上句说已看透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绝望之情已跃然纸上,而下句一转,把词意又加强一层。从下句再回过来看上句,才知上句是衬垫和加重下一句的,也可以说是未发先敛,欲擒故纵,从而产生曲折,显示波澜。这种写法,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妙。
冯煦在《六十一家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此词即成为用语浅淡,味致深浓。作者在词中引入层层深入、步步紧迫的手法,将思忆之情、怨恨之痛抒发到无可回旋的地步,使人造成异样的黯然情绪,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