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的凄婉与默默的情思是晏殊这首词所歌唱的主题。它除了充满着诗人对离别别怨的慨叹,更隐晦地说明了深刻的一生哲理。
“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展现人的情感。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摆脱了。无边的“绿杨芳草”所展现出的一派春色春景,给思念愁怨的抒写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次句“年少抛人容易去”,是写一位少年在未解离情之苦时,离别总是这样匆忙和轻而易举。然而随着岁月的逝去,他深感失望。“容易”二字里既有着少年对昔日的追悔,也有着他目前仍然的寻找。“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极写相思之苦,哀怨之切。残梦依稀,钟鼓伤情;落叶迷蒙,离情更苦,这正是那被放弃的温情的可悲。这两句除了有着音节对仗工整之妙,更体现了哀婉婉转的意韵之美。缠绵婉转的轻歌低叹,真切浑成的着意表达,把暮春三月的微雨,五更的秋梦,楼头离人花下的孤寂,连同所有的情思都勾连成一片,缥渺轻飏,茫茫无际。
下片起首二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作者用写实的技巧,强烈的对比,把那梦魂牵绕的动情写了下来。前一句调侃多情苦,并且认定这些痛苦又远非“无情”所能代的;如果自身想受到解脱,作者的无情也没法是“多情却似总无情”的“无情”,因此仍然能够诉说那无尽的情思之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极言多情。一寸相思尚可化为千万缕的情丝,那么无尽的多情,会化为无数情丝。这二句欲扬先抑,故意说出“无情”的“不似”,用以突出多情之苦。“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两句词是说无尽的遐思天长地久,万古长存。正像李后主所说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一切万物都会有穷尽之时,而只有那人间的温情才永无止息,永无尽头。因而这无尽的相思,才值得永远地歌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