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运用虚实相间的技巧,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寥落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子规之声说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愁思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别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近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孤城画角”四有很强的感染力,并留下了对安静寥阔的漂泊秋色想象空间。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故此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长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端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纯粹的自然声气。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春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蕴意,自然激起了诗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于到后面两句的忆旧。“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说明针对以往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此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时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已经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先前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独白,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艳坚贞的女孩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这里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牵挂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以此表达自己对政治的厌恶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眷恋与渴望。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讽喻,其含义远一般的留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侯,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怀了心中的烦扰,然而梦似乎要做完,酒也是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纯粹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唯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明白原来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成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脱离旧时知识分子的冲突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前面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旋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显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大有抱怨,大有见道语。”(《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判未必得当,但借此词为体现了作者思想中与偏爱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毫无见地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