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古代哲学研究会常务委员刘学锴先生为此词的赏析。
在哀婉派诗人吟咏离情的散曲中,这是一首深情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夏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松树刚抽出细嫩的树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芬芳,远行的人就这美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秋天。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色,既让人驻足欣赏,却又容易打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途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凄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真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孩思绪的缱绻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去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柔情的贤惠和责怪,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远眺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心里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遥望和想像,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境:展现楼前的,是一片荒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约春山,所眷恋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说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场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深情,正翻越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除了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别人的灵魂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凄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构架将离别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旁边写来的技巧,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