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绘明媚秀丽的春景和很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叙事。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淼,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浩淼。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处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使他们似乎隐约看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见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致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觉得丢脸,也不怕对方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洒脱、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说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画面。歇拍“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苍凉内敛,耐人感受。
此词写成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温情。在词中他忘掉了贬官颍州的忧愁,他愿在春醪中徜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但是,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沿岸、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女孩的欢畅、才是夏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当时深锢墙内,故现在鼓荡而出,便格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管弦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徜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