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ian 2023-08-16 阅读:35 评论:0
总释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感叹年老位卑,前途无望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戏剧传统。这首词情致比较抑扬。流年易逝,旧欢难拾,就是词人惆怅的原因吧。然而措语深婉,并不激烈。换头下面...

总释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感叹年老位卑,前途无望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戏剧传统。这首词情致比较抑扬。流年易逝,旧欢难拾,就是词人惆怅的原因吧。然而措语深婉,并不激烈。换头下面,景物如绘。“云破月来花弄影”韵致高绝。一个“弄”字尤能传出沉稳的生机。结句“落红”上承风起,又把“伤流景”缴足,层折井然。《后山诗话》称:“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上片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壮胆。但他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后来,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睡醒,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早已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其实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伤怀情怀,而张先则一想起笙歌散尽之后也许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与了。

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应当强调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似的含义。上一个“春”指春天,指大好春光;而后面的“春去”,不仅指时光的流逝,还饱含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缅怀和失望。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时光流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傍晚,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出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含义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回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着一“空”字。另一层含义则是指丧失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多年之后会引发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痛的往事则使人一想出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浪费了。这使自己后悔莫及,而且随着岁月的逝去,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找。但谋求到了,却并不能受到安慰,反而更充满了痛苦。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晚宴也不想去参与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寂寞的情绪写得非常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观念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下片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

作者未去参与府会,便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仍然滞留心头的困顿。天马上就暗下去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淹没了大地。这个夜晚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来吧。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结注入了暂时的欣喜。此句成了流传千古的诗句,王国维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词句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于词人把经过每天的悲伤苦闷之后,居然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已经逝去的渐浓春意这一艰难复杂的心态,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观众能够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要求,这也是表明作者感受事物非常严谨,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房间就赶紧拉上帘幕,严密地挡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摇摆,这个“不定”是比如灯焰“不定”的场景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因为夜深人静,愈变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真情。好景无常,刚才还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怅惘,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因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词中正是借助“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上一篇:渔家傲·秋思 下一篇:桂枝香·金陵怀古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