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坎坷人生
1.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之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之后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指责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三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吏治政治、社会现实的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2.安史之乱爆发,潼关收复,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攻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逃亡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因为忠言直谏,上疏为皇帝房琯事被贬江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敌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兵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方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佳作,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随着九节度官军在雍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迁徙,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非常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豫章、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四川,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次飘泊,在夔州住三年,继又漂流到河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山东济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秋词》、《岁晏行》等长期名作。
杜甫一生共分为哪四个时期?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曾经)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以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宰相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之后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指责时政、讽刺官僚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三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吏治政治、社会现实的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收复,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攻陷,押到长安。他应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逃亡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皇帝房琯事被贬江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敌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兵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方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佳作,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雍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迁徙,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非常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豫章、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四川,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次飘泊,在夔州住三年,继又漂流到河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山东济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秋词》、《岁晏行》等长期名作。
扩展资料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逃避了内战,生活相对安定,但依然关爱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但他也是豪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观念核心是道家的礼治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大抱负。杜甫不仅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远播,对美国哲学和中国文学都造成了深远的妨碍。
杜甫一生作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这些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出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古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对后人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事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唯美主义作家,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太后(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姓。其人爽朗大方,爱喝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谱曲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推动意义及戏剧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高尚的地位。
形容杜甫的人生的词语
1、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黄河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非常可怜,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叶萧萧地飘下枯叶,望不到头的黄河水汹涌奔腾而来。悲对风景感慨万里跋涉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漫长苦恨白发长满了鬓角,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2、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 平时的日子就听闻洞庭湖波澜跌宕,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河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悬空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东北边关战事又起,我兀自栏杆远望泪流满面。3、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 微风轻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大船在夜晚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窗外,平野显得明亮;月光随波荡漾,大江滚滚东流。 我为何是由于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需要休官了。
自己四处流浪像什么呢?正如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4、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故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意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奸臣,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侯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5、对雪唐代: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译文 悲叹痛哭的是数万战死的疆场,怀愁吟唱的是端坐床边的杜陵老翁。
乱云低垂笼罩着浓烈的雾霭,急雪翻腾回舞于滂沱的冷风。 瓢已丢弃,酒杯中再无滴酒,炉内无火仍映得眼前一片通红。
数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断,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杜甫的轶事
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胜转衰的一个逐渐变迁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他经历了乱前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乱后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人生是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的。他和人民共度乱离的生活。这就使他能深刻的描摹出那些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而诗,便是他有利的武器
杜甫出生一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人生可分为四期。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游历时期。35--44是困守长安时期,是安史大乱的酝酿时期。35--48是陷安史叛军与为官时期。是最剧烈的时期。759年是漂泊西南时期.
安史之乱中杜甫曾任江州司功参军,从太原赶往凤翔时写《三吏》,《三别》然后弃官。到秦州,难以度日,又据说成都有朋友,老友高适也在上海,于是再度踏上流浪的路途。肃宗上元元(760),初夏的三天,成都西三里的地方,一座不太破旧的草堂刚刚完工。主任选择建房地址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东边有宽阔见底的浣花溪,南边有红莲放香的百花潭。西边可以俯瞰山颠终年积雪的西岭,更妙的是,草堂就建在一株高大的楠树后面,亭亭挺立,据说有200年的历史了。此后一年的多时间,杜甫的生活是恬静的。心情是安静的(这在杜甫的后半生中是仅有的一段时期,此后他仍然生活在非常匮乏的境遇之中,让我们先比较珍贵的熬过这段幸福的岁月吧。我提到这里百感交集)。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他经常捧着一卷书,在楠阴下,吟一会,写一会,然后倾听枫叶的呢喃,燕子的呓语,翠竹的和鸣。他也常常拄着一个藤杖,走到海边江畔,看出水的红莲,逐浪的白鸥,渔人的网罟,贾客的商船。他热爱大自然的美,不管是绝岸颓峰的雄浑还是飞鸟的轻灵,蝴蝶的翩前(足迁),野花的芬芳,他都热爱。他的同事也逐渐多了出来,诗人,文人,画家,隐士,僧侣,但是最多的抑或那些田父,野老,花农,以及左邻右舍。
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夏季天的一个晚上,风雨骤至,将那棵老楠树连根拔起。八月的三天上午,大风骤起,又将茅屋吹破,后来在隔壁和同学的帮助下才重修好茅屋。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年12月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此前老友高适代理一段节度使),大地回春,草堂同它的主人一样,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遗憾的是这年五月,玄宗和肃宗先后过世,代宗登基,召严武入朝,接着四川又出现了起义,杜甫于是前往豫章。结束了在草堂的第一阶段的生活。
763年他据说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写下“平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复洛阳河南》但是当死一直四处有土匪归顺,杜甫回南京一直没有归期。当他打算冒险出川的时侯,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无法置信的好消息,严武重回山东任剑南节度使!严武邀请杜甫到他的幕府工作,他拒绝了。后来严武又向清廷推荐他任检校工部侍郎郎。不久杜甫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做好工作很苦恼,多次请求罢免职务,严武拒绝了。草堂用他固有的风景迎接杜甫的到来,他又过了一段自己看来神仙般的生活,散散心,喝喝茶,写情诗,尽情追求大自然赋予他的美的享受,他准备长期住下来,只是时常才想到他隐藏在心里的东游计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草堂的景色这样美丽,严武的情义更是他不忍离开,但是他而是期望有每天能重温青年时的旧梦。4月的三天噩耗突然传来,40岁的严武突然逝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得自谋出路。此后杜甫流落夔州,出湖南到豫章,写下“昔闻洞庭水”泪洒岳阳楼。顺长江而下,到潭州,到南昌,走到九江时,郴水大涨,进退两难,杜甫的生命也到了尽头。
一叶轻舟,载着这位创作了1400多首惊风雨,泣鬼神诗篇的词人,在孤独的长江上再次北行。歌声日渐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消失在廖廓无际的太空之中,诗人已经停止了他那感人至深的歌喉。
只有万古青蒙蒙的山峦,永远伴随着他--------那些最伟大时代的最伟大的歌星和他的歌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