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恋人相会的浪漫与今日不见情人的悲哀,明白如话,饶有诗意。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中午一样亮,不可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契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傍晚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场景。“月与灯仍然”,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含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代画家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凄苦、难以割舍的感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迷惘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新年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情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色,制造出朦胧幽深、婉约含蓄的唯美。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感伤。“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仍然”作了确立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痛悲凉,表达出诗人对昔日情人的一往深情,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恋人的美好和当日分手时的温情甜蜜,又说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伤怀和悲伤。写法上,它引入了每年与去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产生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抒发了诗人所欲诉说的情爱遭遇上的感伤、苦痛感受。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叹。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觉得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后来怕坏了妻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以前幽会,充满期望与快乐,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边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美好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唯美。
但幸福的岁月总是马上变成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出来。“月与灯仍然”极其概括地交代了现在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他们的情思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丽,灯市仍然灿烂如昼。环境仍然似去年,而人又怎样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找佳人芳踪,心情低落,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忧伤遗憾?上句“不见今年人”已有无限悲伤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些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凄清,今昔对比的悲凉,由此风光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柔和化为黯淡。淡漠冷清的感伤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心中只其实是悲伤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情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待的哪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感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假如真的这么,那些两情相悦、缠绵缱绻的美好韶华难道是在时光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人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如何的感伤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很多的感伤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找,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今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古诗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吟咏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感伤,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