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晚秋天

ian 2023-08-16 阅读:27 评论:0
成为词史上颇负传奇色彩的“才子才女”柳永,其词一向以一“创”字为挈领。他自创词牌,不拘一格,如《迎新春》、《黄莺儿》、《戚氏》等等;他擅改词格,大大丰富了词成为一种抒怀文体的涵义,并作为以“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著称的苏轼词的先导;他万事...

成为词史上颇负传奇色彩的“才子才女”柳永,其词一向以一“创”字为挈领。他自创词牌,不拘一格,如《迎新春》、《黄莺儿》、《戚氏》等等;他擅改词格,大大丰富了词成为一种抒怀文体的涵义,并作为以“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著称的苏轼词的先导;他万事随心恣性,是世俗礼教为无物,敢为人所不敢为,能言人所不能言,如他的《鹤冲天》、《凤归云》、《定风波》、《宣清》、《尉迟杯》等等。故有人觉得,柳词之所以为柳词,只在一“创”字耳。而若言“创”却不提《戚氏》者,必为孤陋之辈也。

据前人考证,《戚氏》当为柳永独创,且仅见于其《乐章集》之中。全词分为上、中、下三叠,共212字,为词史上第二长词。仅次于南宋时吴文英之《莺啼序》。其价值难道余虽不敢妄断,然宋时“《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评价也必非空穴来风。故今借以苍白笔墨,粗评《戚氏》,亦只当学柳永的“为人所不敢为”罢了。

从词中“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来看,当写到湖北江陵,当时柳永外放荆南,已经年过五十,只做个非常于县令的小官,心情自然非常痛苦。这种心态在这首词里受到充分的彰显。

全词共分三片:头一片叙事,写作者白天的所见所闻第二片写情,写作者“更阑”的所见所感第三片写意,写作者对往事的缅怀,抒发自己的感叹。

上片开头描写微雨过后的落日景致。只用“晚春季”一句点明时令,先写景前驿馆内之衰残景色,也初步构画出了全词的悲凉基调。柳永其人,向来对春、秋二季尤为敏感,然不同处却在于,他写春,只是代人伤春,而晚秋的凄凉,向来是他送给自己的感伤。而今又逢暮秋,“一霎微雨”带着薄凉的情态洒于庭轩。所以这位才女词人,又开始思绪飘渺了。他首先看到的,是庭轩中的“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柳永不愧是融情入景、以景写情的高手,接下去的一个“惹”字竟真把那秋的悲凉写活了。那淡薄的“残烟”,非关天气,不是雾气,竟是这庭轩中的“零乱”、“萧疏”给“惹”来的!园中景物正渐至精彩处,词人却笔锋一转,“望”向对岸的“江关”,由近及远却仍旧不显单薄。那他到底望见了哪些呢?“飞云黯淡夕阳闲”。云正憔悴,夕阳又西坠,也恐怕词人想到了那些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而得来悲秋之名的宋玉。“临水与登山”,向来是古时文人念远伤离别的悲凉时刻,作者由今怀古,也仅仅是抱怨一句:逢秋而悲感,千古一辙啊!这笔锋已转得太远,又该怎么继文呢?柳永不愧自封的“才子才女”,这稍一调转,便是一个柳永式的大回圜:“远道迢递”,忆及“宋玉悲感”之后,如此轻松地就有重返了眼前的境况,不着痕迹,天衣无缝。面对长路坎坷,作为“凄楚”“行人”的他,正走在自己无限厌恶却又不能不会不舍放弃的仕途之路上,一面指责“名牵利惹”,一面甘之如饴。行文至此,那贯穿于词人一生的矛盾开始在这“驱驱行役”上显露端倪。内心煎熬如柳永,对与自己心情相仿的“陇水潺湲”自然也就“倦听”了。下文又略嫌不合拍地以一“正”字引发了那让词人心情非常不安的“蝉吟败叶,蛩响衰草”一句,不合拍的同时,又与首句中的“晚秋天”大为呼应,实乃绝妙。这等怪词妙语,必非柳永不能为也。心绪烦乱无以感怀的柳永,在“相应喧喧”的蝉嘶蛩鸣中,结束了上阙的叙景描情。

无论时间而是空间上的转合映衬,这浓浓的衰秋哀情,在内容上或者词调上,都为后文的抒情做足了伏笔。而观这首阕,若为一般词人,在叙景已足,多一笔即为画蛇添足的叙述之后,又该续写些什么呢?这里足见柳永的流水行文。

中片时间上紧承上片,由早上而入夜晚。先景后情。“孤馆度日如年”。次叠一开词人就是如此自述身世的一句。“馆”是“孤馆”,就连上文所言之“庭轩”也只是是他柳永羁旅之途上的一方借宿之地。独在异地,独望江关,不由让观众对上片中的“凄然”二字有了更深刻的实感。而此时,“凄然”的他正在“孤馆”中“度日如年”。词人终是不堪寂寞的,失了“针线闲拈伴伊坐”的知己,他也没法寄望于与知己红颜共沐同一片天空了。这孤索之夜,竟已渐深,“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了。只一失神间,词人再次伫立起那片空有亮黄色温馨却又无情至极的“绛河”了。“绛河”,这样一个寒冷的词,难耐凄凉如柳永者,该是如何的孤凄心情读者也就可想了。这时的他,却偏故作坚强与无所谓的秉持自己的执拗:寂寞只是表象,那“婵娟”的“皓月”却不正是代表团圆么?至此,那柳永式的矛盾已显露的更深。对月而不怀人,又怎是白衣卿相之本色?“思绵绵”三字,一字一韵,引出了诗人如泄洪般的感情,字字句句都是他对命运的质问。此时的他,已到了风中之烛的萦怀,没了少时的张狂不羁,所以这怨世的感情,他也只从自身写起。“那堪屈指,暗想从前”。这样一句,几乎让观众也无奈了。在柳永眼中,在这时的柳永心里,不堪他回首的,究竟是“小楼深巷狂游遍”的“恣狂踪迹”,还是为那“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的“恁驱驱”呢?他没说。下文却有如似检讨的一句:“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这一句,是含了极大的怨气的。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正是因了他人生缠绵于“绮陌红楼”,才导致了他终老而“未名未禄”的。这也可以说,他对自己人生的“恣狂心性”后悔了。可让观众阐释词人的此生,也不免失笑:他柳永若真有如此“觉悟”,又怎会落得这“未名未禄”的悲凉呢?对于这时怨气极重的柳永,读者何不把这种的检讨当做气极怒极的他的“正话反说”呢?或许,这也可以是词人对自己人生徘徊于仕途与红颜之间的优柔寡断的一种厌恶。一家之言,有让名家嗤之以鼻处,权当玩笑耳。

这一阙,是词人对内外远近的大转合以后重返自身的感叹。自然而然地由反衬自身忧伤的美丽景色转向对自己“一生获得是悲惨”的感叹。极尽柳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的词风,这又是柳祠的又一神秘处。白描,铺叙,字字入情入理而颇有穿凿之意。上片的辽远之中而见低沉,中片的哀婉之中而不失条理。词的末阙,又能给观众的感官以如何的冲击与震撼呢?

下片再次写狂放洒脱的少年生活,与前片衔接细密,有陇断云连之妙。“帝里风光好”。好一个“风流才子”柳三变!在词已尽,意已歇之际,这一句又给了全词多大的空间!接下去,就该是忆旧了吧。可众所周知,市井词人柳七的此生都与“绮陌红楼”、红颜脂粉脱不了关系,他又该忆哪个呢?“堪人属意”的虫娘?“家住桃花径”的秀香?抑或与其“四个打成一个”的师师、香香、冬冬呢?让观众试想,如果这里他只忆起其中的“某一个”的话,全词会收到如何的效果?哪怕他的前二叠写得再怎么精彩,这《戚氏》一首的词调都没法算作低下了吧。词人此时大约已近古稀之年,他忆起的该是他的人生,而不只是是与其“浅斟低唱”的某一个。所以这里的他忆起的是“当年少日”的“狂朋怪侣”,是他少时的奢侈生活。都说年少轻狂,更别说这年少之人而是他柳永,又加那许多志趣相投的“狂朋怪侣”,怎不让人心碎?柳永不是圣人,那样的生活,他当时陶醉过。并且这时忆起,也只是后悔自己曾经的颓堕,而仅仅慨叹时光流逝、年华似水之意而已。“遇当歌、对酒竞留连”。这样的诗句,词人写下时的心态何为,连读者也有不忍想象的。也无需读者想象,下句“别来”二字就已足足道出了作者空忆当年的伤痛了。那样的生活,早已随岁月逝去了呀!“迅景如梭,旧游似梦”。

以往日之欢娱,衬今日之悲哀。很通俗的形容,却让观众眼前出现了词人那再清晰不过的伤痛面容。逝去的日子如云烟,被时光这柔沐温和却又凶狠至极的风吹得一丝不剩了。往昔再不会回返,又何以不让作者长叹呢?接下去的一句引出“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这一苦恼的缘由,作者并未有确立的心态。重又重回现实,是作者的自问,也是作者的无奈。这是全词中作者矛盾心理的第三次加强。让读者看这全词中作者唯一一次以第一人称的发问:“烟水程何限?”这样的碌碌奔忙,到底何时才是尽头啊?这种的笔力,是没有切身经历之人万万难及的。这一瞬间的感情爆发之后,又进入了议论:“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这可以说是议论,也可以说是收束,是对上文的种种心态的一种安慰:他人生不曾抛弃对名利的追寻,那么怎样地憔悴也自是命里该着的,又不必在此枉叹呢?所以作者为提出自己的“无事觅闲愁”,又以情感更注重烈的方法加了一句:“追往事、空惨愁颜”。至此,议论结束。不知不觉间,已是一天的辗转。而“稍觉轻寒”之后,才猛然惊觉“漏箭移”了。时间已是接近拂晓,又听说远处“渐呜咽、画角数声残”的乐声,那“轻寒”,想来也有入情、入心地无法承受了。而这时的词人,此时抱臂“对闲窗畔”的词人,已是渐渐趋平静了。无论有再多的不甘,无论有再多的憾恨,他也只好再次上路了。“驱驱行役,苒苒光阴”早已注定了他人生的奔碌不平。而这“停灯向晓,抱影无眠”的一天,也并非他万千千万个难眠之夜的一个剪影吧。

最末一叠并不能算作全词的高潮部分,可这因而及彼、由今忆昔又由昔论今的一波三折,也无疑是给此文的格调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一代才女词人于这诗余曲源的词上的功力也可见一斑。“孤馆”中独自伤今的诗人本已有孤凄苍凉之态,再加上“年少日”“暮宴朝欢”的神来一笔,真真是让这一阙《戚氏》同时有了不逊于诗的委婉不亚于曲的含蓄。于蕴秀之中见真切,于深惋之中显淋漓,正是柳永本色!

这首《戚氏》说是作家一生的总括也是不为过的。全词由近及远、由远至近挥洒自如;抚今忆昔、由昔感今一气呵成;由早上到晚上、由凌晨至黎明一丝不乱;由眼前望江关、由孤馆怀帝京自然运转。描情叙景、铺叙怀旧、旷古达今,真正是独属于柳永的哀婉动情与荡气回肠。在词的内容上更是大开大阖、毫无避忌、一气贯穿。长达212字的长词一韵到底,与平时之中显其非同寻常,却无一丝险韵,自然而然。莫说是这词上,便是今人作文,又能有几个如《戚氏》般细针密线,平稳中而字字嵌插不失作者个性的神秘之处、棱角之笔?今人自知。

特别是词的最终,这白衣卿相留给观众的最终一个镜头:天上一颗白亮的启明星遥挂,星下一袭长衣及地“对闲窗畔”的词人被定格的面容,孤索,凄凉。宋人将之与《离骚》媲美,认为是前后辉映之作,可见其时誉之盛。宋王灼《碧鸡漫志》:“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宋人的评价,让这首冠古绝今之词当之无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