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祖席离歌》是古代作家晏殊的佳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咏别情。上片写送别的情境,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体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对行者的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全词融情于景,情境如画,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别图,语言朴实婉转、平易而意象深曲。
此词起二语,写在送别的酒席上别情依依。“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意同。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指出送别的画面。“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场景:落花满地,尘土也略带芳香的味儿,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两人都沉醉缠绵,不忍别去。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尽管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见到的之后。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野,那马儿也象知道“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跌宕而湮没不见了。马嘶、棹转,从侧面展现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凄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夜色余辉,伸展向遥远的窗外,徒令人充满别恨而已。居人登高,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再次目送行舟。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
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必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无时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体例深曲。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别,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像,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无穷无尽的愁思,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期间,真切地感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