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作品。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气节。诗虽不协律,但声调浏亮而不押韵。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古代所推崇的瑰宝。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感动。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那么。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如何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如茵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唯美开阔、气魄宏伟,风景秀丽,情真意切。且细腻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虽然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确立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种的论断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宋词的笺注,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黄河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北京,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极其相近。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极其,都有明显仿崔诗风格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绝句,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你们意见的客观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像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重回现实种种情愫和自然风景融合在一起,有谁能不觉得它的哀婉忧伤。这首诗历来为他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四处游山游玩,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胜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到楼上崔颢的题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