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皇宫位于长安西北,而大明宫又位于皇宫西北。兴庆宫在皇宫西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五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西北的风公园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天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说出由阁道中向北方跳望所见的景色。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古时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变得开阔,而且由于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提升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墨,描绘出这种广阔的大背景期间,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秋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别人。”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此处再发生,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觉得。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辽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漫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变得朝气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线内显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变得突出,更具备飞动感;因为春雨,满城在由山峦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辉映,更显得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除了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说明了这个夏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乘阳气行冬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的含义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由于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文学的美术性很大,王维善于把握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氛围,这些都变得深刻而自然。这是由于王维兼有作家和诗人之长,在选择、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之后,构图上既显出阔大美丽,又从而传达处于鼎盛时期京城长安的风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