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长信怨】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ian 2023-08-16 阅读:24 评论:0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锋,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丧失了青春、自由和快乐的女孩,在悲伤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场景。这是从那位女孩的悲剧的人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晚,诗中人遐思如潮,愁肠似结,她...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锋,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丧失了青春、自由和快乐的女孩,在悲伤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场景。这是从那位女孩的悲剧的人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晚,诗中人遐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怀忧愤该是抒发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说出她的怨情于如果。可是,作者似乎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终一句提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终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像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体现的主题,其实却在戏剧效果上更变得有力,更深刻地体现了主题。这是由于:前三句虽是叙事,却只是为抒情而叙事,它们是为最终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抒情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悲凉环境中,宫中女孩孤独寂寞的凄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期待得到君王的垂青,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无奈而终。这首诗感情表达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体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伤怀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玉兰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体现唐代宫廷女性的生活。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响响彻寒夜。在这种一个孤独的夜晚,深宫中那些失宠的女孩依然想念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清楚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心里深处怀着深刻的期待。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真切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冷宫的丈夫渴望君主宠幸,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厌弃和悲伤。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经常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默。徘徊,写心境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怜。说“且将”则更见出哀伤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似,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绝妙的形容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隆冬,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穿过,所以他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面容,倒似乎不及双腿乌黑的老鸦了。她埋怨的是,自己不但不就像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通常状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提高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情愿,就不会这么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隐晦含蓄的形式抒发了原来是十分细腻的怨愤。凡此种种,都因而这首诗作为宫怨诗的佳作。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哀怨,表现他们心里的真切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极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具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腻描绘心理的特征。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心里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沉闷,让人觉得其中有众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抑或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种完全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非常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噩运会时常降临在自己身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哀叹,把她这种时时怀疑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身上时既无法置信,又不得不悲伤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塑造,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遭遇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回顾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期许,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里再次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虽然代替不了现实,一觉睡醒,眼前面对的仍是孤独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绵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担心自己这些侥幸的期望原只是是能够推动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描绘得细腻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受到痛楚折磨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现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画面了。这场景对她来说是那种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时在复道受君王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显得那样遥远,承宠的画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括了失宠者在孤独落寞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沉静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切哀伤。

其五

这是一首表达宫怨的诗词。昭阳殿是唐朝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居所,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势嫔妃班婕妤住的正殿,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别,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太后的内廷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变得非常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宫女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视角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塑造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这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安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