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失望丧气,落第也是暂时的失利,要相信世上都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能够的人最后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同事怀才不遇的责怪和安慰,写得委婉尽致。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富有了对李唐王朝的衷心信赖和期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奋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无法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有期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示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用上强调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情深厚意与殷殷期盼。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景,给人以温情之感,意在责备他人,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高兴出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也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为此指责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信任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关怀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虽然写成了对同学的关心、理解、慰勉与引导,也体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观念。全诗感情细腻而亲切,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失望,对友人的遭受深表厌恶,但全诗的情调并不流于悲伤,相反显得奋发激昂。这样的悼念诗自然会给友人以安慰和鼓舞。读这种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关怀,不仅被诗人对同学的感念告别语所打动,更被诗人对同事的殷殷慰勉情所关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