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ian 2023-08-16 阅读:23 评论:0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离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侍郎调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景,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遐想。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小树,到...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离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侍郎调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景,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遐想。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小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触觉形象,又有视觉体验,读来使人如同置身期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人诗评家引为诗歌工于发端的范本。“万壑树繁茂,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峰、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树木,同时也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叫,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雄伟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丰沛的特征,先刻画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观,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犹如从窗外上洒落出来似的。这里生动地体现出窗外景色互相重叠的幻觉。诗人以作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体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场景充满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展现蜀地山水景色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意和侍中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他们又经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缴纳税款,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侍郎调任蔡州团练以后所执掌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南郡都尉,他曾兴办大学,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极其之美,民情风土又极其之淳,到哪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该克尽职事,有所成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美术创作独特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展现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现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再度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作家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展现巴蜀雄秀山川景色,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憧憬,对李氏再度抵达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体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贫穷但是缺少教化,这就谦虚地告诫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铺垫,使诗人称颂李使君的话更变得积极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侍郎以明代蜀郡都尉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此传达出自己真心、殷切的希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别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针对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真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