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渭川田家】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ian 2023-08-16 阅读:20 评论:0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时事物,却体现出作家高超的抒情手法。全诗以简洁的工笔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画家的情绪,抒发了作家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心境,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时事物,却体现出作家高超的抒情手法。全诗以简洁的工笔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画家的情绪,抒发了作家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心境,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儿子,拄着轮椅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鸭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起初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相互交谈,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丽的情境使画家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种的乡村该是如此平静舒心;孤寂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来呀?)的诗句,表明他隐居田园的意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色,渲染暮色苍茫的浓重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场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此时,诗人看见了更为动人的场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太拄着轮椅,正迎接着放牧归来的孩子。这种质朴的充溢着泥土芳香的温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真谛。顿时间,他觉得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鸭叫得多深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起初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碰巧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境况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刺史张九龄被诬陷出明朝以后,王维深感政治上丧失依傍,进退两难。在这些情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感伤。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认为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试图表达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境,不仅在诗意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叙事与轻快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阐述了主题。读完这最终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这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凸显,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隐居太迟以及自己闯荡官场的孤独、苦闷。这最终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心灵。如果以为诗人的初衷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平庸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写实,自然知性,诗意盎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