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ian 2023-08-16 阅读:17 评论:0
这首七言古体诗歌,通过董大演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扬他高妙动人的表演技艺,也借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兴奋的情绪。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

这首七言古体诗歌,通过董大演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扬他高妙动人的表演技艺,也借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兴奋的情绪。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愤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温情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晦暗悲凉的氛围,使人越发觉得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缘由和戏剧效果作了非常生动的表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戏剧境界。读者要问:如此深挚有情的《胡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又弹得怎么呢?然而,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描述。从蔡女到董大,遥隔数百年,一曲琴音,把它们巧妙地联系起来。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画画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徽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旋律开始时迟缓而平缓。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shè;设)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称赞起“董夫子”来,说他的表演可谓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大山妖精也渐渐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那么熟练,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温情,象是从表演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那么琴声究竟怎样呢?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勾勒,来突显那凄恻动听的声响。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涧,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象浮云蔽天;清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歌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悲苦的哀号,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再次。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时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场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觉得到琴音的叹惋。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突显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打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难道,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由于音律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跳舞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能够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韵味。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嗓音,充满着古代乌孙王子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拉萨的另一音译)这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情绪是非常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借助了许多形象的形容。“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突然“飘洒”起来。忽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扫过山崖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悦耳,变幻无穷,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

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手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彰显。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京城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自况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期盼着你抱琴而去呢!此处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赏析,以及所作的传神的蕴藉,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

值得格外留意的是,这首诗关联着三方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弹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传统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或者琴声所展现的历史人物的情感结合出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如此期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