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汤圆好吃的诗句,关于汤圆的诗句

ian 2023-08-14 阅读:25 评论:0
关于汤圆的诗句 家家捣米做饺子,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 吃饺子是春节的特色风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春节必备的零食,是一种用南瓜粉制成的方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粽子,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

关于汤圆的诗句

家家捣米做饺子,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

吃饺子是春节的特色风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春节必备的零食,是一种用南瓜粉制成的方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粽子,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睦、吉祥。

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可以拿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饺子,知是明朝冬至天。”

汤圆宜清蒸,水煮熟圆滑而不腻,口感更佳。而且吃面条的之后可以喝少量汤圆汤,有“原汤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汤中的营养不致浪费。

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水饺可能闻着非常香,但是也会造成油脂、热量的过多摄取,不促使健康。

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日本特色美食的代表之一,是由南瓜粉等做的块状食品。一般有面粉,煮熟带汤饮用。同时也有春节节最具备传统的食物,历史非常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浙东(现安徽省南京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荞麦、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芋头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酥脆爽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些糯米团子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聚更美丽,吃饺子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快乐、团团圆圆,所以是五月十五中秋节必备美食。而在北方诸多地区,人们在周末的之后也会习惯吃汤圆。

关于元宵吃饺子的诗词

古人有诗曰:“家家捣米做饺子,知是古代冬至天。”。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饺子,象征家庭和睦、吉祥。吃面条是春节的特色风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春节必备的零食,是一种用南瓜粉制成的方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粽子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也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这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粽子。所以除夕吃月饼,除了表示太阳(阳光)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含义,现代人更偏爱把它当作圆满的象征。

我国各省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异,但大概是同样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父母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这时都很开心。吃冬至圆当时,在窗户桌柜床灯的后边,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直到“送灶”以后才会烤食。

有谁告诉我有没有关于汤圆的的诗,最好答案一起告诉

正月十五打圆霄,

五仁馅心楞块削。

捞出浆粉里滚跳,

如此数趟售客包。

南国不似此法做,

象是北方包水饺。

我想水乡村落小,

集上汤圆现煮烧。

汤圆从宋朝时才有。北宋时已有“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宋代《吴氏中馈录》曾记载了后来一种圆子的制法:“煮沙团、沙糖入糯米或花生煮成沙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这就是当时豆沙团子的制作,南宋时就直接称为“汤团”。

自古以来,诗人骚客赞颂过汤圆,许多汤圆诗歌世代相传。在民间,人们在烤制风味美食中的水饺后,以歌谣的方式流传下去,不少歌谣至今仍在吟唱。

宋代词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早已赋此坐间或四韵》中曰:“今日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其中“珠浮”即汤圆,作者点明了新年吃汤圆是全家福之意。宋代画家姜白石也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到:“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精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新年,也就是汤圆。

民间以诗歌方式赞汤圆的也不少。我国日本有首《卖豆圆》民歌是这种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饺子好团圆。”这首歌曲既象征团圆吉祥之意,更蕴含着我国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它和唐朝画家王维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离乡为异客,每逢节日倍思亲”表达了类似诗意。汤圆飘在碗里,像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星星,碗里年糕,家人团圆。

这些食品最早出现在古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到:"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精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汤圆象征团圆之意。开始除夕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年糕,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饺子好团圆。"以喻示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圣诞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新年了。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丹桂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关于元宵吃月饼的民谚、诗词、俗语

一、吃汤圆的谚语:

1、乌老二翻田坎————汤圆儿下水。

2、土地爷吃年糕————难吞难咽。

3、土地佬吃年糕————神不愣神;神不能神。

4、土地老爷吃包子————吞不下去。

5、水底捞汤圆————糊涂到底。

6、黍杆夹汤圆————光棍遇上玻璃蛋。

7、屎壳郎掉面缸————真当自己是个大汤圆儿。

8、傻小子吃面条————囫囵吞。

9、肉锅里蒸熟圆————昏蛋。

10、盲佬吃汤圆————心中有数。

二、冬至吃年糕的诗词:

1、《水调歌头·冬至子之半》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阳。

壶中别有天地,转觉日增长。

一样金章紫服,一样朱颜绿发,翁季俨相望。

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将。

玉生烟,兰竞秀,彩成行。

翁无他智,只把一念答苍苍。今

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庄。

要数义方训,不说窦家郎。

2、《水调歌头·冬至子之半》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阳。

壶中别有天地,转觉日增长。

一样金章紫服,一样朱颜绿发,翁季俨相望。

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将。

玉生烟,兰竞秀,彩成行。

翁无他智,只把一念答苍苍。

今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庄。

要数义方训,不说窦家郎。

三、冬至吃饺子的俗语:

1、吃了春节圆,每人大一岁。

2、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3、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有关汤圆的好词好句

描写汤圆的句子:

不一会儿,汤圆开锅了,我就闻到一股刺鼻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快快先给我盛一碗,细看熟透的糍粑,晶莹透明,捎带紫色。裹在上面的羊油、芝麻、白糖隐约可见。我想像着;用小勺舀起一个包子放进嘴巴,轻轻一咬,香喷喷、甜滋滋的馅就流下来了······

汤圆小巧玲珑,做工精美,个头圆圆的,像十五的满月,模样如小樱桃那么大,白柔嫩嫩的,里面装着红彤彤的羊油芝麻馅,它除了外表吸引人,香滑清甜的味儿更让人回味无穷。吃上去滑爽醇厚,伴着一股浓郁的豆酱香,别有一番味道在口中.

现在,晚上母亲从店里出来,给我们带了“三全凌汤圆”,雪白的汤圆就跳到我的眼帘。它是用南瓜粉做的,一个个被搓得滚圆滚圆,特别惹人喜爱,我真想一口把它吃掉。

只见老爸熟练地揪起一团面,搓圆、拍成饼状,老妈在面饼上放一小团芝麻馅,老爸用面将馅裹起,搓圆。一个白白胖胖的包子就诞生了。

关于汤圆好吃的诗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