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阻风原文: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江上阻风鉴赏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讼,冤始尽白”,冤情得以平反,年近花甲的宋琬再次被朝廷起用,授与江西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前两句直抒胸臆,“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态,“倚舵楼”是他这时精神无所抒发的真实写照。舟行瞿塘峡,风大浪猛,水流淙淙,诗人被阻停留于此,百无聊赖的以昏睡来冲淡时光,睡醒以后变得乏味,于是倚靠在舵楼上俯瞰:瞿塘峡险峻险要,壁立如削;波涛滚滚,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遥遥西望,漫漫长路,不知何处是尽头!诗人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险恶艰难:自己无故被人诬告下狱,而今再次踏上仕途,诗人不禁一阵惊恐不安。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这两句运用了形容、夸张、拟人的通感手法。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同时妙用夸张;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发,把长江拟人化,手法新奇!
诗人远离故乡,想到家中的亲人,不禁凄然泪下,泪水滴落江中,化作滚滚的狂涛巨浪咆哮着、怒吼着仍然发泄着心底的凄惶。一夜西风,流更急,浪更大,仿佛长江也被风浪所阻。江水翻腾,浪花雪白;诗人伫立风中,白发飘飘,触景伤情,心有戚戚:故园之思,羁旅之愁,仕途之苦......,种种复杂的情感“才下眉头,又上心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诗人的心灵与长江融为一体,我即江水,江水即我,诗人的悲伤也融入了江中,朵朵浪花不正是满江的白发吗!
本诗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朴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路悠悠、征人泪、巨浪、西风、白头这些隐喻渲染了哀婉凄苦的氛围,抒发了作家对故乡的思恋和对官场生活的乏味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哀痛惶恐、愤懑悲凉的观念感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