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望海 纳兰性德

ian 2023-08-14 阅读:37 评论:0
浪淘沙·望海原文: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浪淘沙·望海翻译及译文 翻译 站立在海滩,远望那浩瀚大海,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

浪淘沙·望海原文: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浪淘沙·望海翻译及译文

翻译

站立在海滩,远望那浩瀚大海,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直呼了。面对大海,我想到了古人所说的道理,故任那无趣无知者去讽刺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夺目的太阳,又似乎给月亮洗了澡。我要乘着木筏到海出来看个分明。

乘桴于海上钓鱼,可曾钓得大鳌吗?难道那钓竿也并非轻拂珊瑚罢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只有麻姑知晓,要想了解这巨变,只有问麻姑了。白浪滔天,一片朦胧中,哪得见蓬壶?

注释

①蜃阙:即海市蜃楼。

②蠡测:以蠡测海。

③乘桴:乘着木筏。

④六鳖:以喻气概非凡。

⑤竿拂句: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北,兼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⑥桑田句:葛洪《神仙传》:“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过往曾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麻姑,女仙名。

⑦蓬壶:海上仙山。

浪淘沙·望海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纳兰性德随康熙帝东巡,途中占领于山海关,塞外的阔大景象和壮观的山海风景,引发了词人心中内敛之感,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词。浪淘沙·望海鉴赏

这首《浪淘沙·望海》,借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和词语典故,赋予“水气浮天天接水”的茫茫大海以唯美风格,写得宽广辽阔,豪迈粗犷。

“蜃阙半模糊”,这是词人伫立岸边,游目骋怀临远望海所见海市蜃楼的壮美景色。因蜃楼是大气层折光形成的幻景,它漂浮在水面上空,云气迷蒙,无论是楼,还是山,似隐若现,虚无缥渺,远看并不深刻清晰,所以,谓之“半模糊”。第二句。写自己望海的体会。大海一片蔚蓝,涛生浪卷,横无际涯,气象万千,再兼之水面上空迷离的蜃楼幻景,构成一帧绝妙的巨幅画作。怎能不令立于河边,任凭舔岸的波浪侵蚀、打湿衣服和裤角的观海人惊叹佩服不已呢!“踏浪惊呼”之余,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不尽:“任将蠡测笑江湖”,不论是这位想用贝壳来测量海深的人,还是这位望洋兴叹的河伯,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开阔无垠的大水面前,竟变得不仅见识浅陋,孤陋寡闻,可笑得很,而且又是如此弱小卑微,微不足道啊!接下去,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美景色。“沐日光华还浴月’’,清晨,朝霞散彩,喷薄的红日,跃出海面,刚刚洗完海水浴,就带着红彤彤的雾气缓缓爬上夜空,把金灿灿的光辉洒向大海;星星君I临的夜里,一贯以昼夜不歇卷浪示人的大海,幻化出另一幅别样的幽静图案,素月东升,银辉四泻,海水拓印下暗红色的天幕上耀眼的繁星和星星的倒映,仿佛在给月儿冲个热水澡,海浪轻轻地倒映着水上的星星,天上的云彩好像镶嵌在大海上的一枚珍珠,颇富诗情画意。

具有秀心慧思的词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不想只做一个立在岸边的观海者,他愿投入大海的怀抱里:“我欲乘桴”,我真想乘上乘船,出海去做个弄潮儿,探寻大海的秘密。“我欲乘桴”,化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乘桴浮于海”。到海出来寻找哪些呢?换头处“钓得六鳌么?”词人豪情激荡,也欲效法龙伯国身长三十丈、能活一万八千岁的巨人,一下钩就把负载支撑加固海上五座仙山的十五只大鳌中的六只钓上来了。可是,词人虽被大海的秋景深深地沉醉了,但大脑似乎还是非常清醒的。古代神话中的龙伯国各位巨人不是本来已钓走了六只,难道我这个俗世凡子能够一钩下去再钓得六只大鳌吗?问句问得谐趣横生,答句答得幽默诙谐:“竿拂珊瑚”,恐怕只好是钓竿拂着珊瑚吧。倒有自我解嘲的意蕴。“竿拂珊瑚’’,语出杜甫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北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和刘克庄的《木兰花慢·渔父词》:“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拂着珊瑚。”二人虽同用“竿拂珊瑚”一词,但涵义迥异。杜诗意在歌颂孔巢父具有神仙风姿;而刘克庄则是戏用《列子·汤问》,寓庄于谐,言出邪气,剑瘫偏锋,挪借杜诗成句用作调笑之资。语带讽刺,冷嘲热讽那位痴心妄想争做姜太公第二的河边钓叟,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钓翁之意不在鱼,想钓的分明是封建皇帝这只巨鳌而已。

钓叟象征着一心一意祈求奢望能被封建皇帝辅佐见用的天下寒士。只怕这位先生坐在青苔覆盖的石矶上,一个劲儿死心眼地傻等,一旦瞌睡上来,甭说压根就钓不着巨鳌或大鱼,恐怕连手中的渔竿也拿不稳了,不小心拂扫着河里的珊瑚礁吧。钓鳌客一般用来形容这些带有狂放胸襟,远大志向,伟岸举止的高士奇杰豪客。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征讨辽国皇帝时,亦声称是“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的“钓鳌词客”。纳兰性德的“钓得六鳌么?竿拂珊瑚”,用意颇近杜诗,满腹诗情,锦心绣口,擅长骑射、文武兼修,具有雄心壮图、豪健英杰之气的诗人,也像李白、孔巢文这样“诗卷长留天地间”,具有神仙般风神散朗、倜傥洒脱、飘逸不群、清韵雅致的风姿英姿。换头二句,写得陶然醉然,狂放疏宕。

眼望波涛滚滚的大海,词人豪兴横生,逸兴遄飞,向仙女麻姑发问:“桑田清浅问麻姑”。前一段时间曾到蓬莱山,今又重来,发现河水又清浅了许多,于是疑窦顿生,禁不住请问三见大海变桑田的麻姑女神,难道大海又要成为桑田了吗?举目遥望,只见“水气浮天天接水,哪是蓬壶?’’大海一碧万顷,水汽蒸腾,渺渺茫茫,浪拍苍穹,远接天宇,哪里有海上仙山蓬莱、方壶的踪影呢?“水气浮天天接水”一句,首尾均是“水”字,中间镶嵌“天天”叠用,音韵回环往复,悠长谐美,恰到好处地绘出大海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雄阔旷远的壮美画卷如在眼前。

这阕《浪淘沙》,在纳兰性德词集中,当属于雄浑奔放之作。词人模海范水,紧扣一个“望”字。不仅绘出海市蜃楼若隐若现、迷离不定的迷蒙美景,和红日跳海,金光四射,热烈欢快的海上日出图,以及皎月映波,银辉倾泻,清丽淡雅的月海静谧画。“沐日光华还浴月”仅七个字,便把两幅颜色殊异,风格迥别的画境并排呈挂在读者面前。既有霞飞云走般地放纵,又有诗意深藏般的静谧;于华美壮丽的醇厚里,淡出空灵与清秀。体现出纳兰性德词豪气干云的豪放和如歌行板的优雅。而且文笔洗练简淡,言约意丰,文采灿然,真是一字挪易不得。而“水气浮天天接水",更是水墨酣畅淋漓,大写意般纵笔挥洒出一帧海天相连。浪涛拂云拍天,水天难分界限,浩浩荡荡,容纳乾坤浑成一切之大气的巨幅立体场景。有撼人灵魂、荡涤胸襟、净化灵魂、催人向上的力量。

站在虚怀博袤、如一部大自然奇书般的大海边,词人思绪的狂飚从海涛浪峰上挟势飞腾,巧妙地融入“以蠡测海”、“望洋兴叹”,、“龙伯钓鳌”、“竿拂珊瑚”、“沧海桑田”;等神话传说和词语典故,撷来《汉书》、《庄子》、《列子》、《论语》、《神仙传》以及前贤诗句,融汇贯通,古为今用,不见斧凿之痕,没有掉书袋之嫌。借此推动读者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隔断,透过历史的尘沙,去探求亘古存在的神话故事、成语典故或者“沧海桑田”这一自然现象等所包孕的弦外之音,进一步颔首领悟大海所袒示的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