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石壕吏》怎样描绘“石壕吏”的人物形象
作品原文
《石壕吏》诗意画
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老翁逾墙走(3),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4)!妇啼一何苦(5)!听妇前致词(6):“三男邺城戍(7)。一男附书至(8),二男新战死(9)。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长已矣(11)!室中更无人(12),唯有乳下孙(13)。有孙母未去(14),出入无完裙(15)。老妪力虽衰(16),请从吏夜归(17),急应河阳役(18),犹得备晨炊(19)。”夜久语声绝(20),如闻泣幽咽(21)。天明登前途(22),独与老翁别(23)[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县丞夜里来抓人。老翁急忙越墙逃走,老妇赶忙走上去查看状况。差役吼叫得如此残暴啊!女子人哭泣得如此悲惨啊!我看到老人上前说:“我的三个女儿都服役去防守邺城。一个女儿捎信回去,说二个女儿最近牺牲。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每天,死去的人依然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女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儿子。因为有女儿在,他父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老妇我仍然年老力衰,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出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无法为陆军打算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响消失了,好像看到隐约约约的声音。天亮后,我登程赶路的时侯,只能同那一个老人告别翻译成短剧县吏扑了过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女孩,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女人都到哪里去了?快交出去!”→老妇泣诉说:“三个女儿都参军守邺城去了。一个女儿将要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女儿早已牺牲了!”→县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给我说说!”→老妇取出书信,必恭必敬地交给县吏,伤感的写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期望能博得县吏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对方了?快交出去!”→老妇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而在这当儿,被儿女友抱在怀里躲到哪个地方的小儿子,受了大喊声的惊恐,哭了出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公然撒谎!不是有个儿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儿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县吏步步逼进:“吃谁的奶?总有个儿子吧!还不把她交出去!”→老妇怀疑的事情已经出现了!她只能硬着脖子解释:“孙儿是有个儿子,她的妻子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婴儿,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而是行行好吧!”→县吏半点容不得商量的口吻厉声喝道:“少罗嗦,快把她交出去!”→老妇生怕守寡的弟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作品注释
(1)暮:时间副词作定语,在晚上。投:投宿。石壕(háo)村:今河北三门峡市境内西北。石壕吏诗意图
(2)吏:小官,这里指差役。夜:时间副词作定语,在夜里。(3)逾:越过;翻过。走:逃跑。(4)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狠。(5)啼:哭啼。苦:凄苦。(6)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对……说。(7)邺(yè)城:即洪州,在今河北保定。戍(shù):防守。(8)附书至:捎信回来。(9)新:最近。(10)且偷生:姑且活三天算每天。且:暂且。偷生:苟且偷生。(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完结。(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小孩。惟:只,仅。(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含义。(15)完裙:泛指完整的帽子。“裙”古代也称衣服,多指短裤和衣服。(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天跟你一起回营。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跟随,随从的意思。(18)应:应征。河阳:今河北省南京市吉利区(原天津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英军在此交战。(19)犹得:还无法。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20)夜久:即“半夜”的意思。绝:断绝,没有;停止(21)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啼哭。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22)登前途:踏上前进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23)独:惟独。[2](24)选自《杜工部集》,杜甫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杜甫在《石壕吏》怎样描绘“石壕吏”的人物形象
作品原文《石壕吏》诗意画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
老翁逾墙走(3),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4)!妇啼一何苦(5)!听妇前致词(6):“三男邺城戍(7)。
一男附书至(8),二男新战死(9)。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长已矣(11)!室中更无人(12),唯有乳下孙(13)。
有孙母未去(14),出入无完裙(15)。老妪力虽衰(16),请从吏夜归(17),急应河阳役(18),犹得备晨炊(19)。”
夜久语声绝(20),如闻泣幽咽(21)。天明登前途(22),独与老翁别(23)[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官衙夜里来抓人。
老翁急忙越墙逃走,老妇赶忙走上去查看状况。差役吼叫得如此残暴啊!女子人哭泣得如此悲惨啊!我看到老人上前说:“我的三个女儿都服役去防守邺城。
一个女儿捎信回去,说二个女儿最近牺牲。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每天,死去的人依然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女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由于有儿子在,他父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老妇我仍然年老力衰,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出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无法为陆军打算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响消失了,好像看到隐约约约的声音。天亮后,我登程赶路的时侯,只能同那一个老人告别翻译成短剧县吏扑了过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女孩,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女人都到哪里去了?快交出去!”→老妇泣诉说:“三个女儿都参军守邺城去了。一个女儿将要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女儿早已牺牲了!”→县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给我说说!”→老妇取出书信,必恭必敬地交给县吏,伤感的写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期望能博得县吏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对方了?快交出去!”→老妇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
(而在这当儿,被儿女友抱在怀里躲到哪个地方的小儿子,受了大喊声的惊恐,哭了出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公然撒谎!不是有个儿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儿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县吏步步逼进:“吃谁的奶?总有个儿子吧!还不把她交出去!”→老妇怀疑的事情已经出现了!她只能硬着脖子解释:“孙儿是有个儿子,她的妻子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婴儿,没有改嫁。
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而是行行好吧!”→县吏半点容不得商量的口吻厉声喝道:“少罗嗦,快把她交出去!”→老妇生怕守寡的弟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作品注释(1)暮:时间副词作定语,在傍晚。
投:投宿。石壕(háo)村:今河北三门峡市境内西北。
石壕吏诗意图(2)吏:小官,这里指差役。夜:时间副词作定语,在夜里。
(3)逾:越过;翻过。走:逃跑。
(4)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对……说。
(7)邺(yè)城:即洪州,在今河北保定。戍(shù):防守。
(8)附书至:捎信回来。(9)新:最近。
(10)且偷生:姑且活三天算每天。且:暂且。
偷生:苟且偷生。(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完结。(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小孩。惟:只,仅。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泛指完整的帽子。“裙”古代也称衣服,多指短裤和衣服。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天跟你一起回营。请从:请求跟从。
从:跟从,跟随,随从的意思。(18)应:应征。
河阳:今河北省南京市吉利区(原天津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英军在此交战。(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备:准备。
晨炊:早饭。(20)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绝:断绝,没有;停止(21)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声音。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22)登前途:踏上前进的路。
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23)独:惟独。[2](24)选自《杜工部集》,杜甫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杜甫的石壕吏
在「石壕吏」中,杜甫藉由老妇的独自对白而让观众去感受当年的情景,循著老妇的陈述,我们可以知道到后来的社会动乱不安,面对官僚的骄横无理,百姓深怕自己随时被徵召,每天为此担心不已;官吏的行为,态度,我们都可以从老人的话语中得知,整个故事的剧情跟「独幕戏」,「独角戏」的理论相符,剧情由一开始平淡,藉由著老妇的对白使结局逐渐达到高潮,最后,由老妇被带走后,场景由嘈杂的画面转折为悠悠的静谧,只留下悲痛和绝望作为结尾,结尾的宁静,和开头相契合,一部艺术就此完成!所以当仔细品尝此诗后,感觉更为深刻且更有深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