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色彩明丽,充满朝气,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满2分为止)
小题2:表达了诗人面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欣喜之情。(1分)也体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以后,暂时移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小题1:
试题分析: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把握必定的鉴赏知识、专业名词,如表达方法: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然后才会具体把握鉴赏。从本诗展现的景色“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可以看出,本诗展现的深秋景物的特征有颜色明丽,充满朝气,柔美和谐。考生只须答对意思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观念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态度的素养。做这些题目,考生要把握重点诗句,找出关键字词,领会其中含义,然后推导出作者要说明的心态和观念感情。本题从本诗展现的景色“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以及展现景物的词句“丽”“香”“飞”“睡”等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作家面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欣喜之情。也体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以后,暂时移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杜甫《绝句二首》诗句和诗意
绝句二首: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景色,山川灵秀,春风吹来阵阵的花草香泥土融化燕子正忙着啄泥搭窝,鸳鸯正在沙洲上小憩,这是一幅恬静美丽的春景图,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暂时愉快闲适之情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二首(其二)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的表面含义如下: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绝句二首》是古代作家杜甫创作的长诗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说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意,格调优雅,意境明丽,表达了作家热爱大自然的愉悦心境;极生动地、自然地展现出富有朝气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波折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愉悦情怀。
扩展资料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佳作。这一组五言律诗,就是极富情韵画意的作品。
第一首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夏季灿烂阳光的映照下,浣花溪一带明亮多彩的春景,用笔简单而颜色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显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初夏阳光照耀,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如画美景。这虽是粗笔描绘,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冬风,初放的群芳,如茵的碧草,浓郁的芬芳来呈现温暖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展现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借助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体验,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春天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用,也是最具备特质性的动态景物来描绘。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场景非常富有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非常严谨,“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照耀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舞,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描绘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季节的温情,在河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发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明媚的暖阳中,是这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绘画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勒阔远明丽的景色相配合,使整个场景和谐统一,构成一幅颜色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冬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观念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忙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冬季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律诗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优雅。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绘景色秀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参考资料:绝句俩首--百度百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