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差距并不是巨大嘛,就像大儿子跟小女儿通常的唐代画家的所有朋友关系中,杜甫对于李白的一往深情,白居易、元稹的友谊,值得格外强调来说一说。
杜甫无疑是古代作家中最为温情的人,特别偏爱结交朋友,而且喜欢结交比自己年龄大的同学,即他自己所说的“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房琯、郑虔、苏源明、高适、严武,朋友们一个个先他死去,他后来有太多机会写作悼亡诗,泪水长流。
这种朋友中,杜甫作诗最多、感情最深的当数李白。李白、杜甫初遇于天宝三载(744)夏天。
李白遭赐金放还,准备客游梁宋,离开长安经过南京,杜甫也于两次参与科举考试失利后游览了吴越和齐赵,他们一见如故。当年夏天,他们曾相聚跟高适等人共同游览梁宋。
第二年,杜甫再游齐鲁,秋天前往徐州,当时李白也自梁宋回到东鲁,两人有过一段愉快的搭伙同游日子,就是杜甫所说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不久,杜甫要去长安谋求仕进,李白要去游江北,两人在徐州石门分手。
一般说法是,李杜从此再也没有见到面。近年安旗先生强调新说:李白曾于天宝十二载(753)三入长安,李杜也在长安长乐坡相见,李白作《饭颗山头逢杜甫》(或作《戏赠杜甫》)(见其《李太白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52—153页)。
杜甫跟李白的友情,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成名也比杜甫早,但是,杜甫却把李白视同兄弟,关爱有加;也有一个是,李白固然欣赏杜甫的才气,两人离别时候对杜甫也曾深情思念,但总的来说,杜甫对李白的才气更加激赏,对他的牵挂更加深切感人。
在现存全部杜甫诗中,和李白有着知道关系的共有十五首,其中专门寄赠或追怀李白的有十首。这其中有对李白潇洒举止的喜爱。
杜甫和李白是哪个关系
杜甫与李白没有哪个关系,两人各生于异地,中年偶遇相识,在一起交往的时间也不长,因有相似的写诗爱好和特长,结为诗友,只是朋友关系。
杜甫是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生活于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襄阳人,后徙河北巩县。杜甫出身于大历杜氏,乃北方的大分封,其祖先为汉武帝有名的外戚杜周,祖父杜审言;李白是古代伟大的唯美主义作家,生活于公元701年-762年。
其出生地,今人一般觉得是唐巴西郡剑南道安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四川广元。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太后(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表述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姓,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族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看来杜甫与李白不是同宗同祖,也没有哪些亲戚关系。
从年龄看,李白比杜甫大11岁,同是清朝画家,后人尊称他们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有所区别,杜甫与李白又称誉“大李杜”,而李商隐与杜牧则被称为“小李杜”。
杜甫与李白也不曾同朝为官,所以又不是同僚关系。天宝元年(西元742年)李白41岁,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夸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论,对其非常崇拜,便召李白进宫朝见,唐玄宗降辇步迎,亲手调羹赐食。
唐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对答如流,得到唐玄宗称赞,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其实就是给皇帝写诗作赋,陪侍皇帝娱乐。玄宗每有聚餐或聚会,必命李白侍从。
李白受到玄宗宠信,却导致了政敌的失势。天宝二年(743年),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岁暮,玄宗与杨玉环同赏牡丹,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这些词作写了许多,有些已流传于世。李白对著名儒者生活逐渐厌恶,开始纵酒,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有时奉诏醉中拟定密诏,抬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被唐玄宗赐金离职归乡。当年十月,李白在回乡途中,到了东都南京,第一次遭遇杜甫。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待业洛城。两人以诗为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约好以后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在此赋诗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儿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也还没有职位,然而两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畅游甚欢,评文作诗,纵谈天下,切磋诗词创作。天宝十四年,杜甫才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情愿任此“凄凉为折腰”的官爵,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宗室曹参军。
这是一种低阶军衔,负责看押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时年四十四,李白已五十五岁了。
为了生计,杜甫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而李白仍是自由之身。如此说来,他俩没什么关系,只是诗友而已。
李白与杜甫是好朋友吗
再补上一些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吧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作家,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鼎盛到逐渐下降的时期。
坎坷的生涯和饱经流离的生活,使它们有了一同的语言。天宝五年(西元744年)杜甫在洛阳。
那年五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南京,两位诗人相见。尔后同往河南、商丘游历,次年人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情的情义。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怀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之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词语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尊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情感,“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好像永不止息的汶河水。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会变成好朋友
李杜年岁相差不是太大,所以能够有面缘的机会,成为同学也就或许了。
杜甫认识李白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了,杜甫也有名门之后,虽然后来没什么名声,杜甫的性情非常潇洒吧,李白自然是非常开阔豪雅的类型,只有没什么矛盾,泛泛之交还是称得上的。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这么几首,李白似乎没写过给杜甫。
但这并不能说李白和杜甫关系不好,毕竟李白仰慕的都是些古代,或者高人,比如寄孟浩然的哪个吾爱孟夫子那篇散文,杜甫身上原本没有这种让李白写诗的意趣吧。所以,杜甫可能更把李白视为好友。
而李白可能也是视杜甫为朋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