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原文: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鉴赏
早在钟嵘《诗品序》中,就曾讲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话。大自然中四时景物的变迁足以打动人心,本来是古今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一项重要质素,一般说来外界物象之所以能感动人心,大约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是因为有生之物对于生命之荣谢生死的一种共感,所以看见草木之零落,便可以想起美人迟暮之悲,如同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修于芳春”。其二是鉴于大自然的永恒不变的运转,往往可以对人世之短暂无常,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即如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在这两种状况中,物与心之互相感发都是较为清楚可见的,在评赏时,也都较为容易解说。有些作品,物与心之间相互感发的关系,并不知道易见,其中确实带有一种深微幽隐的感发。冯延巳的这一首词,正是属于这一类作品。它传达的并不是何种强烈明显的情意,而是以锐敏细微的体会,传达了一种深微幽隐的情绪的萌发。
开端第一句“逐胜归来雨未晴”,先由时节和天气写起,在时节与天气之间,表现了一种矛盾状况。时节是美丽的游春逐胜的日子,而气温则是寒冷未晴。“逐胜”,指夏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原该是高扬的,但寒冷天则使人沮丧。“雨未晴”似乎也透露一种将晴而未晴之意。诗人“逐胜”已经“归来”,虽在严冬之中,却也从未抛弃“逐胜”的春游。在这些种冲突的结合之间,便已显示了一种繁复幽微的体会,既有紧张,也有怅惘。既有春光之幸福,也有细雨之迷蒙。这开端一句虽然比较平庸,实已具含了从而导致人心触动的多种原因。像这样幽微婉曲的情景,只有最为敏锐善感的灵魂能够展现得到,也唯有最具戏剧修养的作家能够体现得起来。
接着“楼前风重草烟轻”一句,写的正是这心态触引中的眼前所见。“楼前”二字,表面只写诗人倚立楼头,为下面写楼前所见之景色做准备,但诗人“逐胜归来”,依然倚立楼头,就是内心因为逐胜之游造成了一种触引感发。“风重草烟轻”使心中原已触引起的一种感发,更为滋长和扩大。“风重”是说风力之强劲,“草烟轻”,是说草上烟蔼因风吹散而渐渐消散。表面写眼前将晴未晴的景色,然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种景色,正是导致人心微妙之触发的重要原因。北宋诗人柳永就曾写过“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可见“草色烟光”的风景,确实可以导致人心里的一种感发。一个人如无法观察到风力之“重”与草烟之“轻”,此人必是已在楼头伫立了非常长的时间了。于是画家对四周的景色情事也就有了更为知道的感知与更为深切的体会。因此以下继之以“谷莺语罗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的叙写。“谷莺”,是才出谷的黄莺,正是鸣声最为娇软之时,这种鸣声正代表了寒冬所滋育出来的最新鲜的生命。何况这些娇软的莺啼,又是从繁枝密叶的枝丫边传送回来的,有声,有色,这种情境和声音所给与诗人的感发,当然就较之第二句的“风重草烟轻”更为明显和动人了。如此迅速写出来,大自然的景象便与诗人的情意随之提高了紧密的关联。
然而下一句的“水调声长醉里听”便提到了人的情事。“水调”是一种哀怨动人的调子。“水调”且“声长”更可想见共声调之绵远动人。何况诗人还在里面又加了“醉里听”三个字,这就除了说出了喝酒之醉,而且因酒之醉更增加了诗人对歌词的沉醉。这首词从开端的时节与天气仍然写出来,感受愈来愈深切,写到这里,真可以说是引起了干回百转的无限遐想。有了这么幽微深切的感发,便不由人不想起要寻求一个足以将这种情思加以投注的对象,于是诗人遂终于在最终说出了“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两句深情专注的诗句。这二句真是体现得珍重缠绵。“款举”是非常珍重尊敬的态度,“金觥”是非常罕见美好的器皿,金觥中又是非常芳醇的酒浆,最后更加一“劝”字,当然是劝饮之意,如此珍重地想要将芳醇的美酒呈献给一个值得呈献的人,诗人心中所造成洋溢着的是无比深挚芳醉的情意。最后结之以“谁是当筵最有情”,意谓:在明日的筵席之上,哪一个才是真正无法感受那种深浓的情意,值得呈献这一杯美酒的有恋人呢?于平静的叙写中逐步加深了情意的感发,表现出心底深微幽隐的一种投注和奉献的找寻与渴望之情,这正是冯延巳词的一贯的特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