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原文: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翻译及译文
翻译
平静的江波送来鸳鸯温柔的戏语,三三两两的钓鱼船向远岸归去。一夜风雨吹打得沙洲芦花凋落,长颈的鸬鹚从浅浅的海边飞起。
渔火照亮远处江中的小洲,你的船今宵将在何处歇息?江风吹动罗裙轻轻地飘落,离别的愁愁杀江边采莲女。
注释
⑴极浦:目光望不到的水边。
⑵芦洲:芦苇洲。
⑶翘雪鹭:高翘长颈的白鹭。
⑷渚:水中小块陆地。
⑸兰棹:兰木做的桨,这里指离别的情人所乘的船。
⑹罗袂:罗袖。从风:随风。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赏析
词写别情,而没有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没有恋人思念时的软语叮咛,但却把他们分离的情怀表现的深至感人。
开头两句,写水满波平而又温馨融合,鸳鸯悠闲地戏游着,相对款款作语。傍晚时分,渔船成对地返回岸边洲渚之地。这是如此优美的景色,又是如此安静恬淡的生活图景。“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一夜风风雨雨,洲渚上的芦苇摇晃倾斜,失去了他在安静中的姿态;栖息于水清沙浅的滩头上,稳惬舒适的白鹭,也因风雨的袭击,翘起了头,伸长了右臂,惊飞而散。
上阕,写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前幅是梦想的生活境界,后幅则是不梦想的生活现象。白鹭惊飞,具有象征意味,暗示出人世的悲欢离合。生活中聚少三多,别易会难。词就这么潜气内转,过度到下片抒写别情。
过片先写从行人的视角回头顾望,只见停泊于极浦(远渚)的渔船闪烁着鲜艳的车灯,这使他想起,那里的主人可能在过着静谧温馨、赏心快意的生活。而作者却在这风雨之夜,驾着一叶孤舟,离别爱人,迈上了征程,不知昨夜将漂泊到何处,栖止于何方。通过它们在同一时间里生活场景的对比,表现了行人哀惋凄恻的别情.。“兰棹今宵何处”一句,为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本。柳词长于铺叙,层层渲染,写得非常“放”、“露”,固属名句;“毛词实在而场景俱足”,不同于柳词,只是用笔一点,但主人公漂泊无依的孤寂失意的景色,凄楚悲酸的情结,也都深深地包蕴其中,亦很警策。
词的最后两句则转笔写送别者在它们分别时不胜其情,用以渲染行人的离情别绪。直到这里,“采莲女”才出现,这说明词里所写的是一对恋人的离别。但它是在描写抒情中顺笔点出,并未全力描写,殊为省净。“罗袂从风轻举”,风吹来了她的衣袖,也吹乱了她的心,这一细节,将妻子目送行人离去,悲怨难禁的情态逼肖地体现出来。对描绘行人的别情来说,“渔灯明远渚”起相反相成的作用,这两句则起相辅相成的作用。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行人的情丝恨缕作了有力的突显。
前人评毛词“质直寡味”。此词初看起来,两句一幅画面,一种情境,似乎各自独立。其实,每一幅画,每一种情境,都是紧扣别情的。有的抒发着离人的生活梦想和美丽追求,有的喻示着劳燕分飞的惶惑凄楚;有的从相反的情形来突显,也有的从相同的情形来营造,感伤离别的初衷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挖掘和体现,因而也就变得较为深刻。可以说,这首词在同类题材中,写法却有绝妙别致之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