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原文: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赏析
这首短诗写春日少妇的孤寂。上阕前二句以艳丽的彩笔描绘出姹紫嫣红的满院春光:鹅黄的新柳,娇红的桃杏,映着青青的碧草,织就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春到青门”四字极有韵味,词人把春天来到人间的境况形象地比拟为春姑娘翩翩地来到大自然的芳草青青的门槛,这想像是如此新奇,美丽而又得体贴切,“柳色黄”三字也用得妙,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季节,柳梢最初缀着的是米粒大的花蕾,而枝干初茁之际,柳条上便宛若了粉红的树叶,渐渐才成为淡绿碧绿的成叶。前人有“柳垂金线拂平桥”之句,即是描写这一“柳色初黄”的场景。次句“一梢红杏出低墙”一出,画面就更为之增色,,在粉红淡绿的背景上加添了绯红瑰丽的一笔——一枝红艳艳的春花探出低低的墙垣,呈现在我们眼前,就益发觉得春色的醉人。北宋诗人宋祁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南宋词人叶绍翁也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绝唱,但它们皆在冯延巳之后,从词句的安排与意境的经营上都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渊源关系,后两者较之后者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最早能吟出这种佳句者却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前二句对于“莺窗人起未梳妆”来说是一种反衬,即以大自然的朝气蓬勃与万紫千红来突显人物的恬静无绪与黯然寂寞。“莺窗”这一隐喻也捕捉得非常美好,它使我们看到远处莺啼的婉啭,也使我们联想到草长莺飞的美好意境,还使我们想到“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名篇。黄莺儿真的惊破了丽人的好梦了吗?她悻悻地、懒懒地起了床,却恹恹地、迟迟地不去梳妆打扮。“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远在他乡,是没有心思去拭容饰貌的。
下阕紧承上阕第三句,描写少妇起床后呆呆地出神、默默地痴想的举止:方才在绣帐中萦回的别梦已变成依稀的碎影,而玉炉中冉冉香篆更突显了心情的寡淡。“玉炉空袅寂寥香”一句,把女主人公寂寥的心态形象化:她那悲伤情绪正象袅袅香篆悠悠地吟咏、轻轻地散落着。词人在此处找到了一个最能外化主人公心情的意蕴。尾句“闺中红日奈何长”乃点题之笔,良辰苦短,愁日倍长,这是人的心理时间在起作用。对于一个无所事事只盼良人归来的怀春少妇来说,她显然觉得时间是无可奈何的艰难。这也正是有闲阶层的女性不幸之所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