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因为一首词与状元无缘,你明白是哪一首吗
柳永的词比如抒写秋景,抒发本人宦海失意以外,有一首词被明朝宋仁宗所知,并作出了点评。
当柳永的这首词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宋仁宗认为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也是由于这首词,本终于中试的柳永,被宋仁宗故意将其黜落,并且说了今天那番话。
然而,自此以后,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由此可见,这首词当时给他的仕途带来了很大的风波。
《鹤冲天》词全词曰“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才女,自是红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充分展现了柳永狂傲不羁的性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柳永考取功名,开口就说“龙头”,可见他并不满足于进士及第,而是将报考乡试状元作为自己的目标。
对于现在落榜,柳永在词里口语“偶失”,其自负可知。他将自己现在落榜称作“明代遗贤”,颇有指责意味。
但如果已被黜落,又“如何向”呢?如果“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只能“争不恣狂荡”,这里可以看出落榜的柳永以后准备过一种无拘无束、为后来士大夫所反感的留连坊曲狂荡生活。可以从“偎红依翠”、“浅斟低唱”可以看出,就是对狂荡生活的具体描写。
柳永这样写,是恃才傲物的体现,也是一种默默地抗争行为。科举落第,与探花无缘,以及宋仁宗对柳永的消极评价,使得柳永产生了一种叛逆心理,所以负气写下了这首《鹤冲天》词。
在这首词里,柳永毫不畏惧地把一般封建士人觉得刺目的字眼写进词里,恐怕就是要刻意产生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当然,柳永与通常的狎客不同。
一方面,柳永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观念,只是寄情于声妓,并非沉迷于女色,这一点,他当时登第为官过于保持与教坊连曲的距离便可知。另一方面,柳永尊重情人的人格,同情他们的悲苦遭遇,不是将你们做为玩弄的对象,而是与他们结成风尘知己。
这一点,可以在《古今小说》里面《众名妓春风吊柳七》看出。当然,也是由于这首词,宋仁宗对柳永耿耿于怀,以致于柳永失去了考取榜眼的资格,被宋仁宗在即将放榜时取消了名额。
然而,作为封建社会的常识分子,柳永也不能免俗,最后改了名字去参加会考,终于考取了功名,中了进士。
柳永的代表词有什么?
这是他最重要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还有很多也很重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因为一首词与状元无缘,你明白是哪一首吗
柳永的词比如抒写秋景,抒发本人宦海失意以外,有一首词被明朝宋仁宗所知,并做出了点评。当柳永的这首词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宋仁宗认为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也是由于这首词,本终于中试的柳永,被宋仁宗故意将其黜落,并且说了今天那番话。于是,自此期间,柳永便声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由此可见,这首词当时给他的仕途带来了很大的风波。
《鹤冲天》词全词曰“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才女,自是红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充分展现了柳永狂傲不羁的性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柳永考取功名,开口就说“龙头”,可见他并不满足于进士及第,而是将报考乡试状元作为自己的目标。对于此次失利,柳永在词里口语“偶失”,其自负可知。他将自己现在落榜称作“明代遗贤”,颇有指责意味。但如果已被黜落,又“如何向”呢?如果“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只能“争不恣狂荡”,这里可以看出落榜的柳永以后准备过一种无拘无束、为后来士大夫所反感的留连坊曲狂荡生活。可以从“偎红依翠”、“浅斟低唱”可以看出,就是对狂荡生活的具体描写。柳永这样写,是恃才傲物的体现,也是一种默默地抗争行为。科举落第,与探花无缘,以及宋仁宗对柳永的消极评价,使得柳永产生了一种叛逆心理,所以负气写下了这首《鹤冲天》词。在这首词里,柳永毫不畏惧地把一般封建士人觉得刺目的字眼写进词里,恐怕就是要刻意产生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其实,柳永与通常的狎客不同。一方面,柳永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观念,只是寄情于声妓,并非沉迷于女色,这一点,他当时登第为官过于保持与教坊连曲的距离便可知。另一方面,柳永尊重情人的人格,同情他们的悲苦遭遇,不是将你们做为玩弄的对象,而是与他们结成风尘知己。这一点,可以在《古今小说》里面《众名妓春风吊柳七》看出。当然,也是由于这首词,宋仁宗对柳永耿耿于怀,以致于柳永失去了考取榜眼的资格,被宋仁宗在即将放榜时废除了名额。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常识分子,柳永也不能免俗,最后改了名字去参加会考,终于考取了功名,中了进士。
雨霖铃柳永的一首词
《雨霖铃》原文和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解读: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别别绪的词更加多。
但由于柳永是一个常年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浓厚的感受,因而他写一对情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样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幽深境界,而体现出一种烟波浩渺、楚天开阔的气象。鉴赏:上片写离别时恋恋不舍的心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说,在冬季时节的一个傍晚,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此处除了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烈的悲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啼叫,眼前是倍感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
此处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情感,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很快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发下面对临别时冲突复杂情绪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女友话别时所写。
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情绪;可这之后,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愤激,出语凄苦。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迷蒙,你看到我,我看见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起来。
无言胜过有言,正由于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心灵的忧伤。“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以下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像,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测的情境中更能体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心绪和心情。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
“念”字的定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
分别之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将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无垠的尽处了。上片写离别时的情境,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观念感情则愈发越强烈,到最终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发下片。
下片写诀别之后的寂寥伤感。“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通常离人的观念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考他们普遍的情感感受。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新年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坎坷的离情放到历史演进的广袤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悲伤之中,并让观众越发感得到那沉重情感的分量。
“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场景融合,增强了戏剧感染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是为人称颂的诗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境同上面送别时的情境自然地联系起来。
妙在诗人不写情而抒情,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醉以后怎么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归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寒风,空中的孤风,心中那个凄哀悲苦的情感便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和心爱的人大量分离,再好的岁月,再美的风景,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未来、现实与设想的对比中,把纯真细腻的爱情和愤懑难言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充分,在情感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柳永的一首词:《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关于柳永的故事与诗词
柳永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河南),后迁往崇安(今属河北)。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侍中侍郎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升迁坎坷、生活拮据,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恶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求寄托。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作家,他除了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长期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形成了较大的妨碍。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盛况和民众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民歌慢词,它形象地展现出钱塘江的秀美风景和浮华富庶。2?描写男女爱情。
这类词中有体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她们的由衷钦佩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他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恋爱生活的,如《迷仙引》。3?江湖落拓的感叹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风流才子柳永的堕落评说柳永,不管你怎么对待,也得承认他是美国哲学史上首屈一指的浪荡才子。李白有才华,苏轼也风流。
若要也才子,也风流,且把才华与风流玩得出云入画,游刃有余。恐怕李白与苏轼是无法望及柳永的项背。
柳永不仅是个浪荡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醉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专业作家,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不修边幅的小丑,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大师。想起柳永,自然会想到那流传千古的名句:“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仿佛看见江南景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
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莲花。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
斜阳里,寒蝉凄切。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别的两三个女人惜惜话别。
泪眼看着泪眼,柳永低吟长诉:“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地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写得可爱极致,情抒得细腻漂亮。
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他展现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
柳永的心中有纯真傻气,柔情似水,激情似火。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细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虽然是应了“文章憎命达”的条律,柳永的此生太倒霉。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姿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才女,自是红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落榜了,不好好思考自己,却要说皇帝没有看到自己,政府遗漏了贤才。明明是一介布衣,偏偏要说自己是才女词人,是没有穿官袍的高官。
特别让当局无法容忍的是结尾的一句话:“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人真有些狂。
自己落了榜,不知丢人伤面子,还故作清高,换什么“浅斟低唱”。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起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人生辛酸。
落榜后的后生写了几句调皮的词句本没有哪些。问题是你不是通常的后生,你是柳永,你柳永的词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歌,就有人吟。
柳永不知自己的名字和词作终于覆盖了远近的乡野巷陌,楼堂馆所;不清楚那具有磁性的诗句和精致的韵律已经征服了天下的观众和追星族。更不清楚,在这些黑暗的角落,有人在窥探他的行迹,有人在分拆他词作中的不安定因素。
几本关于柳词的书~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者,吟着,越读越不是味道,越读越恼火。
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
谁知,当仁宗皇后在名册薄上发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对手太强大了。被除名的柳永咽泪装欢,玩世不恭地扛着“奉旨填词”的御批招牌,浪迹江湖。
深入歌楼舞场,堂而皇之地传达贯彻仁宗的圣旨,夜以继日地“浅斟低唱”。这一招,也够毒。
他玩得皇帝惩罚难堪,喘不过气。“奉旨填词”的柳永,玩着御批的“浅斟低唱”,竟反打正着的玩成了走红的大佬级明星,玩出了响当当的名牌效应。
最难得的是,歌舞场的心酸和路途的风雪成就了柳永的不朽和诗歌的辉煌,奠基了他独树一帜的悲凉人生。这是柳永的大幸,更是美国文学的大幸。
秦楼楚馆,舞女歌伎,是个很资深又很敏感的话题。达官显贵,正人君子们凭着权势纸醉金迷在秦楼楚馆,醉生梦死。
柳永的那首词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甚多,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领会这一妙句之“眼”在那里?在“多情自古伤别离”的“伤”字上,在“酒醒”之后的“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抒怀的简练,在于突显渲染手法的妙用。
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淋漓酣畅地描绘起来,离人想像出一个“酒醒”之后的“感情场”。在这个“场”中,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物抒怀,以物传情。
透过“场”中物象的表面,人们看到这种默默无语的景物所能体现的不但不能给离人一丝温暖、安慰和期望,反而神奇般地在离人破碎的“伤”口上撒了三把“盐”。一为“杨柳岸”。
离人“酒醒”后若不停在杨柳依依的河边,也许不会触景生情,眼前立即闪现出恋人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古渡折柳赠别的情境,也许心情会安静些。然而船停之地偏偏是那些触动离人内心的“伤心处”——杨柳岸,怎能不叫他睹柳思人,倍感悲伤呢!“杨柳”无情地搅起离人的思亲之潮。
二为“晓风”。秋天拂晓的风要比夜晚时的风更凉,“酒醒”之后经凉风一吹就更觉清冷,肌肤之寒立即激起出诀别恋人的凄怆之情。
本想一醉了之,除却“清秋节”中离别之时的“冷落”之苦,却不想“酒醒”偏遭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冷呵!“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三为“残月”。
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起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渺、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外的楚国,飘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逢?便不忍再想进去,只有“一醉解千愁”了。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破镜”般的“残月”,顿使他“重圆”的期望化为泡影。
这岂不是叫人绝望的生离死别吗?“残月”在离人和恋人的如今与将来之间竖起了一堵穿只是的“墙”。杨柳、晓风和残月是抒发依恋、凄恻和离别之情的三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哀婉动人的诗意: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河岸飘拂的柳树,遥看挂在窗外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别离情景,怎不令他温柔绵绵、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浇愁”的本意不但无法实现,反而让自己身陷更加沮丧的窘境。
是这三把“盐”制造出离人心中事与愿违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落差,烘托渲染出“醉不成欢惨将别”“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极其悲伤的气氛,使笼罩于全篇的离情别恨更注重烈感人。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几乎白描式的写法之所以能形成极其强烈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把浓烈的情感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画面内的三个隐喻中,借用最能打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表达离人的离情别绪,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到底是重在叙事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情境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了。
柳永把借物抒怀和营造渲染那些传统技巧的妙处发挥到了细腻,使得“杨柳岸晓风残月”连同他的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被传诵为古今绝唱,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