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望海潮和八声甘州,发一下柳永的词

ian 2023-08-14 阅读:30 评论:0
发一下柳永的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发一下柳永的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时光虚过。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才女,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

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沉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亸。

如果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麽。悔恨无计那。

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景凄凉,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初,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堪伤。

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悲伤。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古倾杯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

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

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动几许、伤春怀抱。

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

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

别后暗负,光阴多少。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定风波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结、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戚氏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流溢,皓月婵娟。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

柳永的词八首

一、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二、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四、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五、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桂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六、甘草子•秋暮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七、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

原本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徒步。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鸣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流溢,皓月蝉娟。

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棱,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晚,抱影无眠。八、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黄昏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去一云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八声甘州柳永的这阕词详解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叙事、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深情。是柳永同类作品中美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名篇“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沉郁,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零之景色。“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叹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些直令古今诗人深思的宇宙人生感悟。“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交融。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而写实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

以柳永的《八声甘州》为例,分析柳永词擅长白描的特征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沉郁,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词意由壮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零之景色。“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叹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些直令古今诗人深思的宇宙人生感悟。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交融。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

而白描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

[5]此词抒发故国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萧索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苍凉、峻肃的萧索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预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岁月的逝去。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诗人内心苦闷、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叙事。“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缘由: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故国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嗟叹“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情思苦况;而且极其,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时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甚多,是极高的评判,东坡不曾借此许人的。

赏析诗歌八声甘州(柳永)

赏析:词中抒发了作者长期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暮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离别恋人的情绪。

这些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专制时代文人中具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准确抒情上,具有传统。

上片以叙事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烈秋气与心灵的痛苦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从上片提到的风景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情感方面是含蓄伸屈。

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导致相思的悲凉景物,自然使人造成不忍的情感。“望家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叙事转入抒情,写对家乡亲友的怀恋,换头处即景叙事,表达思念家乡而又不情愿登高,怕引发更多的乡思的冲突心理。“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悲苦之情,回顾自己潦倒江湖,四处流浪的历程。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理由。

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刻的痛苦。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方式,曲折婉转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愁思之情。

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表现柳永词的美术特色。原诗:《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一作:栏)释义:面对着潇潇暮雨从云层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雪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凋敝萧条,落日的余光照亮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丽的景色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黄河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情愿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家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大量停留在漂泊?回想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身后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来的船。她哪会明白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1、潇潇:风雨之声。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春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4、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5、苒(rǎn)苒:渐渐。

6、渺邈:遥远。7、淹留:久留。

8、颙(yóng)望:抬头远望。9、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身后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来的船。

语出谢朓《之九江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10、争:怎。

11、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作者简介: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河南省武夷山市)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扩展资料:柳永出身儒士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元朝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词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曲,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他后来浪迹天涯,用词抒发故国之志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懑。这首词大概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

而白描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

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辽阔的景色之中含有心酸伤感之深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略带忧伤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玄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眺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本篇是作者名篇。词以如椽之笔描画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秋景,书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郁。在作者多篇写羁旅行役的长调中,本篇是最富有诗意的典范之作。

柳永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伎生活、城市风景以及失意文人的羁旅行役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对明朝慢词的鼎盛和演进起过重要的作用。他的俚词对于金元曲的产生可称开风气之先,对后人词人还有重要的影响,故柳词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谁知道柳永八声甘州这首词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叙事、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深情。是柳永同类作品中美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名篇“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原本,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种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沉郁,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零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叹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些直令古今诗人深思的宇宙人生感悟。“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而写实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

这种,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赏析】此词抒发故国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萧索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苍凉、峻肃的悲愁气韵。而“残照当楼”则预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岁月的远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诗人内心苦闷、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缘由: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故国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嗟叹“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情思苦况;而且极其,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时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甚多,是极高的评判,东坡不曾借此许人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②,关河③冷风落,残照④当楼。是处红翠衰减⑤,苒苒⑥物华休⑦。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⑧?想佳人妆楼顒(yo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⑩?争知⑾我、倚阑干处,正恁⑿凝愁⒀!注释:潇潇:雨声急骤;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亲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风景已不复存在;淹留:久留;顒: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对岸来的船误认作是父亲的诗思,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赏析:思妇凝眸远望,情思恍惚;诗人登高凭阑,难抑愁思。

相隔千里,两相对照才可见相思之苦,写得相思委婉,兴味绵长。写思乡、思人以悲凉的清秋景物衬出,情融于景中,耆卿云:“‘霜风凄紧,。

柳永词望海潮和八声甘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