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下柳永的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时光虚过。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才女,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
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沉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亸。
如果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麽。悔恨无计那。
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景凄凉,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初,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堪伤。
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悲伤。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古倾杯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
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
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动几许、伤春怀抱。
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
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
别后暗负,光阴多少。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定风波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结、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戚氏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流溢,皓月婵娟。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
柳永的词八首
一、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二、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四、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五、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桂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六、甘草子•秋暮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七、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
原本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徒步。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鸣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流溢,皓月蝉娟。
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棱,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晚,抱影无眠。八、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黄昏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去一云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八声甘州柳永的这阕词详解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叙事、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深情。是柳永同类作品中美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名篇“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沉郁,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零之景色。“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叹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些直令古今诗人深思的宇宙人生感悟。“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交融。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而写实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
以柳永的《八声甘州》为例,分析柳永词擅长白描的特征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沉郁,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词意由壮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零之景色。“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叹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些直令古今诗人深思的宇宙人生感悟。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交融。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
而白描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
[5]此词抒发故国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萧索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苍凉、峻肃的萧索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预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岁月的逝去。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诗人内心苦闷、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叙事。“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缘由: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故国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嗟叹“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情思苦况;而且极其,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时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甚多,是极高的评判,东坡不曾借此许人的。
赏析诗歌八声甘州(柳永)
赏析:词中抒发了作者长期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暮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离别恋人的情绪。
这些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专制时代文人中具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准确抒情上,具有传统。
上片以叙事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烈秋气与心灵的痛苦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从上片提到的风景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情感方面是含蓄伸屈。
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导致相思的悲凉景物,自然使人造成不忍的情感。“望家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叙事转入抒情,写对家乡亲友的怀恋,换头处即景叙事,表达思念家乡而又不情愿登高,怕引发更多的乡思的冲突心理。“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悲苦之情,回顾自己潦倒江湖,四处流浪的历程。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理由。
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刻的痛苦。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方式,曲折婉转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愁思之情。
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表现柳永词的美术特色。原诗:《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一作:栏)释义:面对着潇潇暮雨从云层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雪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凋敝萧条,落日的余光照亮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丽的景色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黄河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情愿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家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大量停留在漂泊?回想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身后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来的船。她哪会明白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1、潇潇:风雨之声。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春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4、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5、苒(rǎn)苒:渐渐。
6、渺邈:遥远。7、淹留:久留。
8、颙(yóng)望:抬头远望。9、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身后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来的船。
语出谢朓《之九江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10、争:怎。
11、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作者简介: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河南省武夷山市)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扩展资料:柳永出身儒士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元朝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词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曲,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他后来浪迹天涯,用词抒发故国之志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懑。这首词大概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
而白描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
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辽阔的景色之中含有心酸伤感之深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略带忧伤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玄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眺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本篇是作者名篇。词以如椽之笔描画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秋景,书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郁。在作者多篇写羁旅行役的长调中,本篇是最富有诗意的典范之作。
柳永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伎生活、城市风景以及失意文人的羁旅行役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对明朝慢词的鼎盛和演进起过重要的作用。他的俚词对于金元曲的产生可称开风气之先,对后人词人还有重要的影响,故柳词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谁知道柳永八声甘州这首词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叙事、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深情。是柳永同类作品中美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名篇“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原本,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种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沉郁,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零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叹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些直令古今诗人深思的宇宙人生感悟。“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腻,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怨愤,展衍尽致。而写实技巧,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清楚如话。
这种,柳永的《八声甘州》终作为词史上的壮歌,得以传颂千古。【赏析】此词抒发故国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萧索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苍凉、峻肃的悲愁气韵。而“残照当楼”则预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岁月的远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诗人内心苦闷、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缘由: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故国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嗟叹“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情思苦况;而且极其,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时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甚多,是极高的评判,东坡不曾借此许人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②,关河③冷风落,残照④当楼。是处红翠衰减⑤,苒苒⑥物华休⑦。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⑧?想佳人妆楼顒(yo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⑩?争知⑾我、倚阑干处,正恁⑿凝愁⒀!注释:潇潇:雨声急骤;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亲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风景已不复存在;淹留:久留;顒: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对岸来的船误认作是父亲的诗思,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赏析:思妇凝眸远望,情思恍惚;诗人登高凭阑,难抑愁思。
相隔千里,两相对照才可见相思之苦,写得相思委婉,兴味绵长。写思乡、思人以悲凉的清秋景物衬出,情融于景中,耆卿云:“‘霜风凄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