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戏剧成就?(急盼,求大家大师指点迷津!!!!)
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河南崇安县)人,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宋代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风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悲哀,真实感人。他还展现了都市的喧嚣景象及四时节物景色,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个别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乐曲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体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时尚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戏剧美。
他的词除了在当年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非常深巨,他是北宋初期最有创造的词家,有《乐章集》。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散曲为主,慢词总共只是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数量的比重很小,而柳永一人就作画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颠覆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宋词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
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慢词篇幅体制的缩减,相应地扩展了词的内容涵量,也增加了词的体现能力。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方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演进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成就,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虽然只得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无法造就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偶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市民情趣的体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叙事的自我化柳永不仅从戏剧体系上颠覆和演进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颠覆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咏普通百姓的独白,表现她们的爱憎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更加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体现文专家大夫的审美情趣。
柳永由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民众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数,而顺应、满足民众大众的审美需求,用它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体现方式,着力表现人们所熟知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首先是体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直率的感情观念。在其它文人词的同类题材新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通常也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庸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寻爱情,无所畏惧地表露心中对公平自的感情的期待。试非常: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水长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这两首词都是写女主人公因父亲出门未归而烦恼痛苦。
但是晏词含蓄,柳词隐晦。柳永此词因直接体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梦想,与特色的礼教不相容,而遭到皇帝晏殊的指责。
柳永另一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所写的民众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指责,又斥责,并且猜测等他回去时该怎么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日后,不敢再造次。这种刻薄爽直的性情,直抒其情的写法,正合乎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体现了被丢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孩的苦闷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女性的心底世界,为他们述说心中的愤懑忧怨。
且看其《满江红》: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现在两总无仍然。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
无人处。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急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乡野青楼,具有独特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体现了矫饰女性大胆直率的感情观念,有的体现了遭到虐待的平民女孩的苦闷心声,有的抒发了进入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遇到和美丽梦想,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种原本多入于诗的抒怀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离别相思的怅惘,此类作品超过了相当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民国承平之世繁华丰饶的都市生活与绚丽斑斓的乡野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到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运用民间原有的乐曲,或把律诗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声腔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非常完备,这样就降低了词的体现容量,扩大了词的体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体现手法
柳永把唐代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戏剧技巧,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写景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写实,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另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点。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形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非常生动、浅近的语言写成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诗人的凝炼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诗句、口语入词,以浅显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通感。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有了和特色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成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诗人,柳永对后来作家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除了促进了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望海潮.柳永这首词的戏剧特色
1、《望海潮》:⑴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格调,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力,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盛、壮丽景色,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①善于铺叙,作品选用最典型、最具体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视角,对上海的喧嚣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摹。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带有高度的概括性,又特别准确形象。
反映城市生活的词作,唐五代以来为数较多,但生活面很窄,角度很片面,绝大多数都是限于樽前檀板的歌酒生活。至于城市的繁荣面貌,在词这个哲学领域,并未涉及。
而这首词却用浓墨重彩对杭州进行了充分的刻画,展现了一派昌盛的场面。“承平气象,形容尽致。”
(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时人范镇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祝穆《方舆胜览》)②善于点染。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具体展现,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⑵感情饱满,夸张适度。⑶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或者地域性特征密切结合。
柳永词在戏剧上有何贡献
1、大量制作乐曲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颠覆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宋词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缩减,相应地扩展了词的内容涵量,也增加了词的体现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系的完备,为宋词的演进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带有了一定的剧情性和逻辑性,能体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方式.他善于巧妙运用时空的转化来讽喻、布景、言情,而独创出独具的结构形式.词的通常结构形式,是由过去和现今或加中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那时回想过去而念及以后,又假设未来再重返现在,即表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那么.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戏剧体系上颠覆和演进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颠覆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一词的艺术创造有什么
这是柳永的雅词。
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词语不减唐人高处。"柳永是较早把游子思乡情结纳入词中的人。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借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此词抒发故国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萧索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苍凉、峻肃的悲愁气韵。而“残照当楼”则预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岁月的远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诗人内心苦闷、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缘由: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故国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嗟叹“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情思苦况;而且极其,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时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甚多,是极高的评判,东坡不曾借此许人的。
柳永词的戏剧风格和贡献
因为仕途坎坷、生活拮据,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恶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求寄托。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诗人,柳永是宋代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除了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长期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侍中侍郎郎。为人豪放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展现城市风景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描绘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风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悲哀,真实感人。
他还展现了都市的喧嚣景象及四时节物景色,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个别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乐曲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体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时尚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戏剧美。他的词除了在当年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非常深巨,他是北宋初期最有创造的词家,有《乐章集》。
柳永在词方面的创造是哪个啊
这是他最重要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还有很多也很重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