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写世俗大众生活的作家吗?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拮据,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恶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求寄托。
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成名作《雨霖铃》配图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淡雅,细腻独特。柳永的词吟咏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尘俗。构词意境优雅,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柳永是宋代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风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悲哀,真实感人。他还展现了都市的喧嚣景象及四时景色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词两首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阴郁、低落的心态,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苦恼,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悲凉、怅惘以及将来“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其孤独、无聊。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风景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早上酒醒后所看到的景物的构想。整首词意境缠绵凄苦、凄凉清丽。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场面。写北京突出了下面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西南的腹地;从历史特色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浮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如画的南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民众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快。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古城苏州的喧嚣与魅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赞叹、赞美与羡慕之情。
柳永是个如何的人?他有什么经典的词句?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河北)人。
宋代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侍中侍郎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升迁坎坷、生活拮据,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恶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求寄托。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作家,他除了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长期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侍中侍郎郎。
为人豪放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展现城市风景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描绘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作“凝眸”)。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享单。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时光虚过。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才女,自是红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景凄凉,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初,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堪伤。
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悲伤。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柳永具体的生活年代及生平、成名作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南宋著名诗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河南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姓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侍中侍郎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展现城市风景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描绘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年盛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演进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柳永是个如何的人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
不单亲友对他寄托厚望,他自己也对前程满怀斗志。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影响所及,朝野成风。
“学而优则仕”,读书考学作为许多青年才俊施展抱负、实现梦想的重要方法。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投奔父亲时抱有必中的信心。
虽然造化弄人,揭榜时柳永名落孙山。那时的柳永还很年青,意气风发,根本不把现在落第当作一回事,他在一首词中写到:“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几年后他第二次参与科考,却依然不中。失望之余,他赋诗写下了那首改变了他一生走向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才女,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坊。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在词里说,我如果没有机会实现凌云的壮志,为何不张扬自己的时尚,却去一味计较自己的取舍呢?青春易逝,我愿意放弃浮名,换来偎红依翠的浅斟低唱,做我的白衣卿相!柳永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当朝皇帝宋仁宗听了很是尴尬。
柳永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考是考中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朱笔一挥就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次打击对柳永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试想,如今连皇上都对他怀有想法,他就会有出头之日吗?深感仕途受挫的柳永自此终日出入秦楼楚馆,“偎红依翠”,他的浪荡倜傥及率真的性格深得这些青楼女子的喜爱,并有许多作为他的密友,他们的相处,远远超出了男欢女爱。
柳永的生活居无定所,到处漂泊。从他的这首《归朝欢》里可以一见: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此词以写实和铺叙的技巧,情景相生地描绘了诗人冬日早行怀乡的心绪和羁旅行役之愁苦。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蕴,表现江南古镇冬日晨景。
下片写自己失意于仕途,于冬日之晨与“利名客”一道披星戴月而行。多年漂泊动荡的生活让他生发浓浓的厌烦,而向往回到家乡、亲人的怀抱。
虽然关山相隔,烟水迷蒙,究竟何日才会结束这浮萍断梗般的生活与父亲团圆,不再互相牵肠挂肚的相忆?上苍终究对他心怀悲悯,第四次科考,柳永得中后被放了个屯田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柳屯田。然而,因他出仕清廉,体恤民众,以致死后似乎无钱安葬。
最终,是这些与他相识多年所谓风尘中的女孩,含着泪,唱着哀伤的丧歌,筹钱将他掩埋。或许,正是因了这些性格才造就了他在词坛的事业。
设若换上另一种一生境遇,换上一种独特的性格,就断然不会给后世留下这么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有说柳永表面上看对功名利禄不无讽刺,很有点叛逆精神。
虽然这也是无奈后来的牢骚话,骨子里而是忘不了功名,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振旗鼓,再战科场。】柳永的情事【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柳永于妓院名妓的情爱故事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
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
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柳永在馀杭任上两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吃饭去了。
柳永十分感伤,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五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看见柳永词,叹他似乎是痴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搬走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相聚,种种情结难以释怀,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父母通常生活。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出仕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自此,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
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妇,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服丧守丧。
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
柳永望海潮中可以引用来表达街市繁荣,百姓殷富的两个四字句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桂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流传的名篇。
钱塘(今河南郑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北京生活过一个时期,对苏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感受和浓厚的情感,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景致,钱江潮的壮美,杭州城区的喧嚣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诗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辽阔、生动调皮的场景。这场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绘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后来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送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年任两浙转运使,驻节上海。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也许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后来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责备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发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欢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浪荡潇洒。这一切,都没法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大量辛勤劳动所成就出的很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只是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梅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创造。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扬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种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怀疑他“掩盖了后来的阶层冲突与贫富差距”,而是应该从词里所提供的场景中去体验祖国河山的壮丽以及近代人民的淳朴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骄傲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诗句由来已久,这只是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戏剧上也有相当作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点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略带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东湖与钱塘胜景便呈现在观众面前。前片,主要描绘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详细,逐次展开,步步推进。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仍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后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着重于描绘“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上海的广袤繁华.下片,侧重于展现西湖的秋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注重于“好景”中发生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梅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歌颂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情感与适当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或者地域性特征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颜色鲜艳有气场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至,有雷霆万钧,不可阻碍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秋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词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变得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当时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桂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注重了他攫取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作为高级权贵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体现之一,就是他的词体现了都市的浮华与山川的壮美。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唐朝都城平城(《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场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