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原文及翻译,蝶恋花柳永译文

ian 2023-08-14 阅读:29 评论:0
蝶恋花柳永译文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他久立在高楼上随风拂面一缕缕一细细,望不尽的秋日离愁,黯黯然...

蝶恋花柳永译文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他久立在高楼上随风拂面一缕缕一细细,望不尽的秋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映照在日落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悲凉含义?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态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尽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认为颇有意味。衣衫丝带渐渐感觉松宽了,可他一直不觉得愧疚,宁愿为她虚弱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注释】(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2)危楼:高楼。(3)黯黯:迷蒙不明。(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7)衣带渐宽:指人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这是一首怀人词。上阕写登高望远,离愁油其实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怅惘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幽思。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写实,增加场景的触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有由于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慨,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感喟。"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阕写主人公为忧惧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想念伊人而逐渐虚弱与落寞。"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刚毅性格与执著的心态,词境也因而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人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提到"千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比喻"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约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刚毅性格和信念态度。

柳永《雨霖铃》以及注释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②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ゾ�辎堋?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⑤,更与何人说。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人生仕途坎坷,到暮年才中进士。

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诗人。

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

深受他们的喜爱。【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评解】柳永仕途困顿,四处漂泊。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北京时“留别所欢”的佳作。词以悲秋景色为彰显,抒写与所欢难以释怀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的情境,深刻而细腻地体现话别的画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场景,表现了两人深挚的情感。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写实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情感细腻,词风哀婉。【集评】李攀龙《草堂诗稿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

真所谓善传神者。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千古俊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

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news/2226.htm【赏析一】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概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确切地传达了这些悲哀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行,然而面对美酒美食,词人颇有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抽象,然却以精炼之笔描绘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怀念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争吵冲突何其类锐!此处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它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进情感的推动。

然而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情感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现在。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心里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非常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幽微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漫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女友结婚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某些说到通常。“多情自古伤别离”意谓伤离难舍,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天,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注重了情感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显著、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整篇之碑铭。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诗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怅惘,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场景增添了悲凉的氛围,客情之冷落,风景之幽静,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场景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衬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此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

柳永《望海潮》的注释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copy,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面,挡风的布帘、翠绿的房舍,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树木环抱着沙堤,怒涛卷2113起霜雪一样白的海浪,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5261家庭里增添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峦非常可爱魅力,有春天4102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女孩都嬉笑颜开。千名步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1653好风景,回京升官时向他们夸耀。

柳永的雨霖铃的原文解释和重点词的注解

【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都门帐饮无绪,③留恋处,④兰舟催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沉沉楚天阔。⑧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看到铃声。为送别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送行。

无绪;没有心情,无精打采。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愈发越远。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这样地悲伤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晚上之后,一阵急雨刚住。

在平城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情,正在依依不舍的时侯,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相互瞧着,满眼泪水,直到最终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起来。

想到这回来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痛苦的是感伤,更别说又逢这冷落凄凉的春天,这离别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昨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唯有杨柳河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如果碰到好天气、好风光,也正如虚设。就纵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蝶恋花柳永译文与原文对照

【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他久立在高楼上随风拂面一缕缕一细细,望不尽的秋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映照在日落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悲凉含义?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态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尽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认为颇有意味。

衣衫丝带渐渐感觉松宽了,可他一直不觉得愧疚,宁愿为她虚弱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柳永两首词的全部内容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词《凤栖梧》(黄仲金书)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时光虚过。

柳永词二首原文及翻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坊间,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匠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赞誉,足见其词在当年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之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情感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天空,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耀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时常升起,使人觉得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奇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冷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富有绿意的,悠长寂寞的重阳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寂寥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幸福月色的珍视眷恋。 以下两句,...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全文及鉴赏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代:姜夔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琵琶仙·双桨来时》翻译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声声慢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书写离情别绪的古今诗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暂离汴京与女友惜别时的温情实感表达得痴缠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境,下片主要写别后场景。全词起伏曲折,声情双绘,是宋...
  •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和周邦彦慢词艺术不同,宋代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魏晋词人柳永和周邦彦都擅长描写分析二人慢词艺术的不同 柳永着意借助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庸俗化的市民生活品味。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觉得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阐述出柳词面向民众大众的特征。他鉴于仕途困顿,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民众大众的生活、心态非常知道,他又常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楼酒楼、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然而,他一改文人词的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