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周刊(第18期)
变型记 傅元峰 意象是属于作家的特殊能力。在意象中,事物的界限濒临消失,变型开始了。思虎眼中的大湖从传说开始(思虎《大湖变型记》),从言语的习惯或传统中走出,渐渐来到个体的体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做出了好多判别。这种判定携带着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在个体的位置上,迫近独一性的判定,传达出存在的气息。大湖在其中与抒情者合而为一。 作家的独一性体会使世界回归于一元性,并重新开始定植。当思虎的大湖,或则大湖的思虎被混为一谈,最后形弄成文字的时侯,一个指向性的世界呈现下来。诗不应描述...
作者:ian 日期:2023.12.05 分类:诗歌 0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词是春节望月怀人之作,抒发了对兄长苏辙的无限追忆。诗人运用形象勾勒手法,描绘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气氛,暗喻自己遗世独立的怨愤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河南卫辉)做刺史,春节之夜他一边赏荷一边喝酒,直至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家、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之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时常处在儒释道的畸恋当中的。每每磨难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进...
作者:ian 日期:2023.12.05 分类:宋 0 -
诗歌周刊(第19期)
人间有爱,诗中有情 张凡 本期“诗歌周刊”里的那些现代诗,很大层面上可以说都是带有哲理蕴味的生活小诗,或关于旧事的追忆,或关于人生的体悟,或关于父爱的诘问。那些诗总体风格温润昏暗,篇幅长短有别,虽然读上去都是寻常话语,却有股直抵人心的力度与硬度。 父爱是作家永久倾诉的主题,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也最易俘获人心。《千里之外,给女儿》中父亲除了是一处小小菜地的守护者,更是一个家庭的守护者;《母亲》一诗立意新颖,父亲与“我”分离在时间的两端,“我”的每位记忆与顿时都是在想念着最爱的“母...
作者:ian 日期:2023.12.05 分类:诗歌 0 -
诗歌周刊(第16期)
暗流激荡的努力 聂权 俞昊杰的《山中来信》、牧村的《乳名》、唐朝小雪的《我们的女儿》,都有着类似的安静、自然的气息,作者写作这种散文时的状态,应当是目击神遇然后心无旁鹜、没有杂质的专心凝心的状态,由于真的由心生发而凝心其中,就自然而然有了较为动人的力量。 俞昊杰的《山中来信》,整体完成度不错。“当我想写一朵云时/山峦的纸页,被月光对折了一下”“飞鸟从林中取字/在枯叶上留下干净的诗句”“信中,是许多页鸟鸣、界石、松塔/缔结的籽粒细腻的青春”这样的词句,是轻盈、有张力、见因留白而...
作者:ian 日期:2023.12.05 分类:诗歌 0